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4]。
哈佛大学“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
的出台则是基于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反思,“报告”
以在大学教育中倡导所谓适应自由社会的美国价值观为核心,而哈佛大学2007年的通识教育报告,在很大程度上是全球化在大学教育中的反映。
每所大学的通识教育目标,体现了学校的教育哲学。
哈佛大学通识教育最为关注的,不是知识教育,而是学生认识自我和世界的方法。
“知识的方法”
(approaowledge)是哈佛大学核心课程的组织原则。
1978年“哈佛大学文理学院关于共同基础课程的报告”
特别引用当时的文理学院院长亨利·罗索夫斯基(HenryRosovsky)关于“受过教育的人”
的品质的论述,作为共同课程的目标,其中最为显著的是,“一个受过教育的人应当能正确评价我们取得和应用知识、认识宇宙、认识社会和认识我们自身的方法。”
[5]核心课程是实现这个目标的恰当途径。
哈佛大学2008年官方网站对于核心课程目标的陈述是:
核心课程与一般通识教育计划不同。
它并不以掌握一套“伟大的著作”
、掌握指定数量的信息,或肤浅地了解一些流行的知识来确定智识的广度为目的,而是在教师认为对本科教育不可或缺的领域内,寻求让学生了解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
其目的是让学生看到这些领域内有何种类型的知识以及何种探索知识的形式,如何获得和使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它们的价值又何在。
[6]
2002年,哈佛大学启动新的本科教育改革项目,至2007年2月公布“通识教育工作组报告”
,5月在文理学院表决通过,2009年秋季学期开始实行。
哈佛大学新的通识教育方案在“新千年全球化”
背景中出台,新方案继承了1945年“报告”
培养自由社会公民思想的同时,应时代发展,扩展了通识教育范围,将培养“世界公民”
融入通识教育目标。
“通识教育工作组报告”
列举了哈佛通识教育的4个具体目标:
·为学生成为社会公民做准备;
·使学生理解他们既是人类艺术、理念和价值传统的产物,也是其参与者;
·使学生能批判性地、建设性地回应变革;
·使学生理解他们言论和行为的伦理意义。
统领4个具体目标的基本指导思想,是要把学生在大学的学习经历和毕业生将来要面对的世界联结起来,并使学生有足够的智识跟上世界进步的步伐。
[7]
斯坦福大学的教育强调学生在主修知识深度和一般知识广度的平衡,通识教育是本科教育的主干,是扩大学生学习领域和知识范围的主要途径。
斯坦福大学通识教育有三方面目标:
·向学生介绍包括人文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应用科学、技术学在内的广阔的学习领域。
·帮助学生为成为负责任的社会成员做准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