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大学教育不同于基础教育,大学教师的工作不同于中小学教师的工作。
“大学教师”
(faculty)宜当作一个词而不宜当作一个可以随意拆开的词组来使用,因为这个词包含了特别含义,即他们是对学术工作有职业责任的人,其成员是专门研究和传授学问的,有系统的、规范化的专门知识。
英文faculty一词源于拉丁文facultas,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能力、天赋、权力和权威。
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内涵扩展至心灵的权力或力量、学院或大学中学习或教学的分科、高校从事教学的人的团体、学术专业人员。
[25]“大学教师”
不是一般“教师”
。
帕蒂森说:“现代大学的教授应首先把自己看作学者,其次才是教师。”
[26]这种说法颇有道理,大学教师确有学者和教师两个身份。
显然,这两个身份不是互不相干的,相反,在大学工作中,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大学不全是教给学生现成的知识,大学教师不是知识的传声筒,他必须自己研究,方是一个合格大学教师,尤其专业课程的教师,更是如此。
就大学中多数教师岗位而言,很难想见,没有自己的研究,能成为一个高水平的教师。
尽管一些基础课教师不从事研究也能在教育岗位做得很好,但这并不适用于大学中的多数情况。
蔡元培说:“延聘教员,不但是求有学问的,还要求于学问上很有研究的兴趣,并能引起学生研究兴趣的人。
不但在世界的科学上要取最新的学说,就是我们本国固有的材料,也要用新方法来整理。”
[27]
教育工作仍然是大学教师的首要工作,每一位大学教师都应当承担教育任务,但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是成为大学教师的基础条件。
大学聘请教师,是要他们从事教育工作的。
没有研究能力或学术水平不高,不应得到聘任;而聘任后不从事教育工作,或者教育工作不尽心力,就是失职。
失职者也不应得到聘任。
许多人认为,对于教师而言,要做好一项,就不得不忽略另一项。
这是一种简单化的、错误的看法。
这两项工作尽管有密切联系,但相互促进并非必然(否则也不会有所谓“重科研,轻教学”
现象),当然,更不必然相互排斥。
两者平衡并相互促进,避免相互排斥,对于大学健康发展来说,显然是至关重要的条件之一。
这有赖于大学恰当的学术政策。
近些年来,在不少大学的学术政策中,科学研究和教育的关系处理确有失当之处。
科学研究被置于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而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方面花费的时间、精力和资源却没有同步增加,学生和公众对大学“重科研,轻教学”
指责,主要基于这样的事实。
为什么大学及其教师越来越重视科学研究呢?对于大学来说,研究带来的收益和声誉是立即显现的,而优质教育培养的优秀人才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显现优势;相对于教育工作,科研工作在一些方面更容易量化,比如通过竞争得来的科研经费、研究论文和科研奖励等,虽然这些未必是衡量学校研究水平的最核心指标,但因为容易量化而经常被政府和非政府机构用于评价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而使得大学将很多注意力放在提高这些指标上;科研项目为大学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充普遍存在的办学经费不足。
[28]对于大学教师来说,研究工作同样是名利双收的事情:教师在学术工作中最为关注的是其在同行中的学术声誉,而这主要来自科学研究;由于大学自身对科研的重视和科研在一些方面比教育更容易量化,在职称晋升和大学对教师的考核中,科学研究所占比例大,使得教师更愿意将时间和精力投入科研;学术声誉、考核和晋升、科研项目都可以给教师带来实际经济利益。
大学及其教师重视科学研究当然是应该的,但因此忽视教育工作是不能接受的。
大学——甚至包括政府和对大学有影响力的非政府机构——首先需要在指导思想上将教育工作放在大学各项工作的首位;而在技术层面,则需要发展对学校和教师教育工作水平评价的明确和可靠的标准。
管理学证明,那些缺少明确和可靠评价标准的工作,在评价时经常被忽视,从而致使其在实际工作中被忽视。
应注意到,尽管对大学所谓“重科研,轻教学”
的批评甚为普遍,但支持这种批评的有说服力的证据并不多见,而相反的证据却不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