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能理解不同的文化,为劳动力市场的国际化作准备
·掌握多种涉及不同学科的一般技能;掌握构成各种专业技巧的基础知识,比如在新技术方面[6]
不同的行业对从业者有一般的品质要求,是明显和真实的,但这不意味着专业技术的重要性会因此而降低,只是对专业技术的要求容易被低估,而对一般品质的要求容易被高估。
因为人事部门的负责人通常不是专业技术人员,但却经常是被调查对象,实际上各部门的专家也参与了挑选毕业生的工作,而且他们的意见通常是决定性的。
[7]
高校需要认真对待一般品质培养与专业教育的关系。
原则上说,无论忽视一般品质培养,还是忽视专业教育,都是不对的。
近年来,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通识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受到的重视,至少在公众的视野中,有压过专业教育的态势,需要引起注意。
在专业性强的领域,比如医学、工程等领域,削弱专业教育的做法绝对是不可取的。
不同的工作有不同的要求,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的,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过程也应是多样的。
一些学校、一些专业可能以培养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通用人才为目标,另一些学校和专业可能以培养专门化的、适应某一具体工作岗位的人才为目标。
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看到,在高等教育中,有两种似乎相反的趋势同时在发展:一种是人才培养的通用化;另一种是人才培养的专门化、定制化。
尽管在有深厚通识教育传统的美国高校本科教育中,通识教育理想正受到挑战[8],但通识教育仍然是美国高校本科教育的基础之一,[9]而在像中国高等教育这样专业教育曾占主导地位的高等教育体系中,通识教育方兴未艾,各校将通识教育课程作为课程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名牌学校,则试图恢复通识教育的传统。
除了增加通识课程之外,一些学校还为学生提供跨专业学习的机会,扩展学生选择的空间,主要做法是允许和鼓励学生选修其所在专业以外专业的课程,完成规定的课程和学分,可获得副修证书。
这种做法也早存在于西方国家的高校中,并且不断地发展。
在英国,“多学科(multi-disary)学位增加,学科与系之间一些传统的边界正在消失。
现在大多数大学提供模块化的学位系统,目的是给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和更大的灵活性。”
[10]西方国家的一些高校,甚至允许学生将学校提供的课程组合成自己的课程计划。
人们希望,通过为学生提供普通的、基础性的课程,以及鼓励学生跨专业学习,提高他们对不同工作的适应性,和对频繁的工作变换的适应性。
人们认为,社会分工日益复杂,且工作转换频繁,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工作既然无法紧跟这种变化,不如以不变应万变,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一般能力和较为广泛的专业能力。
同时,另外一些学校和专业则探索“订单式”
培养人才的途径。
“订单式教育”
概念最先出现在职业教育,指学校完全按照市场和企业对人才品质的要求,设置专业和课程,并将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与在企业的实践密切结合起来。
近年来,这个概念已经成为职业教育的一种重要理念,并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
[11]尽管“订单式教育”
思想与传统的大学理念格格不入,但在毕业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一些大学也开始谨慎地接受这种思想,并作为招揽学生的“卖点”
。
为了以良好的就业前景吸引更多的优秀生源报考,四川大学2006年与世界500强企业中的50家企业及国内一批知名企业签订了“订单+培养”
的合作协议。
[12]
新华网(.xi.)2007年4月17日消息:近日,52位上海海事大学大二学生,与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港集团”
)郑重签下三年后毕业时的“就业协议书”
。
52位学生都来自于上海海事大学2005级机械电子工程、交通运输专业。
签订协议书之前,学生和企业方均进行过双向选择。
按照学校和企业双方商定,已签约的大学生,将在2009年毕业前,在校除学习教育部规定的专业基础理论课外,还必须按照上港集团的需求,学习“港口发展预决策技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