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④……中国油田总部所在地的纬度位置如何?
⑤每八位同学为一组,每组准备一个皮为单色且颜色较深、形状较圆的西瓜。
要求在西瓜上标出南北极、0°经线、180°经线、20°W经线、160°E经线、赤道、南北纬30°和南北纬60°的纬线、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标注结束后,相互评比,评出优胜小组,最后按西瓜上的经纬线分切食用。
这样学生在活动中既巩固了知识,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又品尝到了味美的西瓜,学习活动达到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从生活经验入手能够充分激发其认知基础,进而有利于地理知识的建构。
案例1-12中,教师从学生座位引入教学,利用“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得出结论—变式训练”
的教学过程展开学习经纬网。
学生对座位号非常熟悉,基于生活的学习质量较高。
在经纬网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恰好抓住了这点进行类比设疑。
“人们怎样用经纬网来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个地点的位置”
,帮助学生将基于生活的学习迁移运用到了地理课堂的学习中来,并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达到了较高的地理学习质量。
综上所述,我们一起来分享以下观点。
生活习得的经验为课堂地理知识的掌握提供丰富表象
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入课堂的,他们脑海中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积累。
教师要从学生生活经验入手,帮助其体会到地理学习与生活现象是息息相关的。
一般来说,学生感兴趣并认为是有用处、有价值的经验或技能比较容易学习和保持。
这与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强调的“有意义学习”
相契合,同时也符合“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理解地理背景,增强学生的生活能力”
[21]的理念。
案例1-13[22]学生自编地理“摘抄报”
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报纸、杂志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参考。
然而,这些报纸、杂志都是学生的阅读对象,学生在阅读中,往往是被动的,缺乏能动性的。
因而,我萌生了一个想法:让学生们自己来创建一份“摘抄报”
,作为课堂学习的延伸。
首期报纸很快就与同学们见面了,与以往大家所看到的报纸的最大不同是,这一份报纸的选材、排版、印刷,全是学生自己做的,并结合了教师的教学进度。
这一期报纸的主要内容有:“报头新闻”
——我国被联合国列为严重缺水国家;“报刊摘要”
——王老汉五年没洗澡;缺水的华北;教科书重点、难点;练习等。
既有从各种报纸、杂志及互联网上摘抄的内容,又有学生自己的小论文、教材分析等。
整份报纸的内容紧扣教材内容,又对一些具体事例进行了必要的补充,学生真正地把课堂知识和实际结合在了一起,受到同学们的极大欢迎。
举办如此一个“办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