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案例3-1中,教师首先进行了较好的教学设计(材料展示粮食等农业问题—解释农业特点—探究原因—分析家乡农业),在实施过程中,利用学生一系列回答反馈的信息,做出开放性的评价,并且在此基础上不断推出新评价设计。
本案例中,教师在“书本上的俄罗斯”
与“现实生活中学生知道的俄罗斯”
之间建立了联系,在“遥远的俄罗斯”
与“身边的生活所见”
之间建立了联系,让学生懂得地理学习的真正意义——地理可以解决很多人类社会的问题,给人民带来福祉——从而使他们那种潜在的学习愿望变成实际的主动学习的行为。
综上所述,我们一起来分享以下观点。
教师对学生完整评价的过程包含评价设计和反馈评价两个环节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力激发是在一定教学情境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
评价设计即要怎样评价,要充分创设情境,使诱因鲜活;反馈评价即对学生回答进行再评价,是避免说教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教师进行完整的学习评价,需要精心设计评价内容和评价形式,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反馈评价,只有这样才能比较有效、高效地知道学生的地理学习质量,同时也能保证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完整性。
(二)目标——满足需要,让每个学生获得地理学习的成功
每个学生,都有追求成功的欲望,都有实现成功的潜能。
地理教育所能做到的,就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成功心理,开发他们的潜能,使他们走上社会后能凭借自身的素质接受发展教育。
教育教学的过程就是要从根本上帮助学生成功。
案例3-2[2]变“废话”
为“宝贝”
记得一次上八年级“可持续发展”
的课,刚讲完废旧物品的利用意义,一个平时从来不关注地理学习的学生突然站起来问:“老师,我们这里有垃圾回收利用的单位或者是企业吗?”
学生们害怕拖堂,都指责那同学“废话”
,可这是多好的一个问题呀!
我很热情地说:“肯定有,但是老师真的不了解,你知道吗?”
学生茫然,另一学生立刻接上:“肯定有!
不然那些捡垃圾的人把垃圾卖到哪里去?”
“没错!
你怎么想到要问这个问题呢?”
“我想知道我们这里是不是真把节约的可持续发展思想落实了。”
这时下课铃响了,学生着急下课,纷纷说:“这个考试不考,别废话。”
“老师,下课了。”
……
“会思考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主要特征,可思考的思想要落实到造福人类的行动才更有意义。
刚才这位同学的思考非常好,我们学习了这么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关键是要把这些思想从认识落实到行动。
今天的作业:①调查我们家乡有多少个废品收购站,这些废品都怎样被利用了,回答这个问题,或写成一个小小的调查报告;②你有哪些行动(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
学生的作业完成得很好。
令我最吃惊的是,那个“潜力生”
做得最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