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第三,突出团队合作的评价。
例如,团队讨论获得的答案超出教师自己的预设,团队之间的相互帮助等。
第四,提升学生情感发展的评价。
做出这类评价需教师细心聆听学生的表达,具有生成性的特点。
案例3-5[10]“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你们今天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学校的?
生:公交(汽车、自行车、步行……)。
师:那么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运量是不是一样的呢?
生:不是。
师:嗯,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运量是不同的。
比如说,你们家的小汽车,一般只能坐四个人,如果坐了六个人会怎么样?
生:会超载,被交警抓到了要罚钱,会扣分儿。
师:没错,这位同学对交通规则很是了解。
某种交通工具超出规定的运载量是不被允许的,但是真的只是罚钱和扣分儿的事儿吗?你再想想,超载了为什么会被罚呢?
生:哦,因为安全。
一旦汽车超载了,汽车性能可能就会受到影响,这样就可能造成交通事故。
案例3-6[11]水资源丰富区在哪里?
师:降水少的地方水资源最短缺,降水多的地方水资源多吗?
生1:(毫不犹豫)降水少的地方缺水,降水少了人用的水也就少了,肯定缺水。
生2:降水少的地方肯定没什么人,应该不存在缺水的问题。
生3:不对,就算一些地方降水少,但是如果有河流的话还是有人居住。
生4:降水只是水资源的一个来源,水资源多少还和这个地方有没有河流也有关系。
所以降水少的地方不一定是最缺水的地方。
生5:沙漠降水少,河流也少,水资源肯定缺乏。
生6: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降水不多,但是有很多河流、沼泽、森林等,水资源不缺乏。
学生们讨论不出一个完美的答案,把目光转向教师。
师:同学们考虑的都有道理。
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明白一个概念,即“缺水”
主要是由于一个地区的水资源不能满足该地区的生产和生活所造成的,所以全部水资源的来源和用水的多寡才是影响缺水与否的因素。
根据这个思路,一个地方缺水与否要具体分析,如沙漠降水很少,但是人们在有地下水露出的地方,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创造了美丽的绿洲文化。
但是在降水和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工农业和人口很密集,也会有缺水现象,如果还存在浪费或污染等,同样会造成严重缺水。
案例3-5中,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了深化,在对学生生成性答案给予肯定的同时,多角度地深入评价学生对交通规则的了解,与此同时又引导学生进行发现,促进了学生情感的发展,使教学从知识讲解上升到安全教育的层次。
案例3-6中,教师不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把评价时空和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畅所欲言,教师最后做出点评,并上升到资源观教育,从基础知识教学自然提升到对情感教育的关注。
这样的评价,有利于开放性课堂的构建,更能形成民主的学习氛围,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