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实验记录]
见表4-15。
表4-15
[实验结论]
从表中记录看,瓶内的温度比瓶外低。
本次实验完全失败,因为表中记录与温室效应的说法实在是大相径庭。
但是实验步骤并没有错,以前也一直这样做,而且都很成功,那么这一次为什么会失败呢?
教师借助此次失败的实验,向学生提问。
为什么会出现瓶外温度高的现象?
学生经过仔细观察,发现塑料瓶的内壁上有很多小水珠。
是不是因为实验前空塑料瓶里有一点残留的水?是不是因为残留的水蒸发时吸收了瓶内的热量?师生决定利用中午休息时间把瓶中的水彻底弄干净,再做一次实验。
[再次实验记录]
见表4-16。
表4-16
[实验结论]
瓶内的温度高于瓶外,这有力地证明了温室效应的存在,也说明上次实验的失败确实是由于瓶里残留的水引起的。
在评价学生能否检验、解释结果时,要对学生有区别地加以对待。
对假设与结论相一致的学生要给予鼓励,并提出新的问题使其继续思考;对假设与结论不一致的学生也要鼓励,但要引导学生反思,找到学习中的症结,提出改进措施。
在案例4-17中,教师利用一次失败的实验,提出思考性的问题,通过观察学生的思考过程与接下来的行动,评价学生:是否注意到了与预测结果不一致的现象,并用已有知识对实验失败的现象进行解释;能否检查实验过程、方法上是否存在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能否用语言、文字、图表等方式表达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综上所述,我们一起来分享以下观点。
评价学生能否提出地理问题,应着重评价学生的问题意识、信息利用质量与提问质量
评价学生能否提出地理问题,应把握下述评价重点:第一,学生的问题意识,即是否善于发现问题、积极提出可能通过探究解决的问题,是否领会提出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第二,对信息的利用质量,即评价学生是否能有效利用已知信息提出问题;第三,问题的质量,即所提出的问题是否合理、完整、新颖,广度与深度如何等。
评价学生能否获取、整理、分析地理信息资料,应着重评价学生获取信息的质量、整理信息的效率、分析信息的深度
评价学生能否获取、整理、分析地理信息资料,应了解学生:第一,能否利用地图、图表、图片、图解和各种信息源(如期刊、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等)收集一手或二手资料;第二,能否通过实地观测与调查的方式去获得资料,能否保证地理信息资料的质量(如资料的多样性、可靠性、全面性、针对性等);第三,能否将地理信息资料恰当归类;第四,能否将地理信息资料绘制成图表以及简单的地图;第五,能否通过分析地理信息资料得出结论并进行检验。
评价学生能否分析、解决地理问题,应着重评价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评价学生能否分析、解决地理问题,应了解学生:能否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或收集的相关信息,将已有的地理知识与问题相联系,提出问题解答的猜测和假设;能否运用地理知识、方法和技能,解释、研究现实生活和不同尺度地理区域的一些地理现象;是否能够通过独立思考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能否借助地图、图表、模型以及实际观察、调查的资料,探究地理问题和做出表达、判断、评价和决策;能否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能否用地理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考问题的过程;能否与他人合作解决某些实际问题(如选择旅游路线,提出治理和保护环境的设想等);是否有反思自己思考过程的意识;是否理解别人的思路,并在与同伴的交流中获益。
评价学生能否检验、解释结果,应着重评价学生对知识与证据的利用
评价学生能否检验、解释结果,应了解学生:是否注意与预测的结果不一致的现象,并进行简单解释;能否分析观察、观测、调查以及实验的结果,并进行简单解释;能否将证据与地理知识建立联系,得出基本符合证据的解释;能否收集更多的证据支持解释,检查解释及过程、方法上是否存在问题,必要时提出改进措施;能否用语言、文字、图表等方式表达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2.方法习得如何评价?
关于方法习得的评价,《地理课程标准》建议“注重对学生地理观察、区域分析与综合、地理比较、地理实验等常用地理方法的领悟、掌握状况和运用水平进行评价”
。
那么,学生对地理观察方法、区域分析与综合方法、地理比较方法、地理实验方法等常用地理方法的掌握情况该如何评价?先看案例。
案例4-18[21]地理观察方法的评价——落日颜色会随着天气情况改变吗?
[观察假设]
落日的颜色可能与天气情况有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