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为了演示沉积岩的形成,教师给每个学生发了一张纸、一块饼干,让学生用饼干代替岩石,演示在地内压力下,岩石可能会怎样。
学生用手边能拿到的东西把饼干弄碎,得出结论:岩石在流水、风、阳光、重力等作用下碎裂成各种形状的风化物。
接下来,教师用一段录像让学生体会风化物的侵蚀、搬运过程。
让学生感知:岩石和矿物碎片在流水中沉积下来,通过种种复杂的过程(压固、重结晶、生物的胶结等)形成沉积岩。
教师让学生观察大屏幕上的岩石图片,思考问答:该岩石可能来自哪里?
一个学生说“应该来自海里”
,另一个学生说“可能来自河边”
,因为学生发现了岩石里有水生生物的化石。
不管学生得出什么结论,都会得到教师的鼓励。
美国学生从来不怕出错,也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
案例5-10是作者在美国访学期间的一则听课叙事故事。
从记叙中可知,教师运用了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如“绘图表示地球的三个圈层”
“观察岩石标本,讨论并回答问题”
“进行沉积岩的模拟实验”
等,这些评价要求渗透于整个学习过程中,是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活动,有助于对学生知识的形成、能力提升做出较全面的评价。
作者特别指出“不管学生得出什么结论,都会得到教师的鼓励”
,说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本案例呈示的课堂教学评价是富有激励性的鉴赏分析性评价。
综上所述,我们一起来分享以下观点。
运用书面或口头评语激励学生发展
在课堂上,学习评价应该是即时产生的,精准而恰如其分的教师反馈用语能够自然地承上启下,引导学生“拾级而上”
。
学生的课堂学习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展现自我成就的过程,高超的评价是一种艺术,不管学生的理解是正、是谬,展示的成果是真、是伪,都能够感到被鼓舞和被信任,并能产生更高的自我期待,这正是鉴赏分析性评价的本质追求。
从教师的质性课堂评语看,如“你的回答很有见地,老师都觉得新奇”
,就是对学生创新意识的鼓励。
再如,当学生理解有偏差时,不妨说“你的见解与众不同,很有个性,但我认为其科学性还需要推敲一下”
,就能对学生的自信心起到保护作用。
相反,类似“我刚刚才讲过,怎么还没明白”
的评价用语,一定会挫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抑制新知生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