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节选)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封底的卫星云图照片,判别下列不同地区的天气状况。
①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是什么天气?北京附近是什么天气?
②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什么天气?
③范围较大的降水云区出现在什么地方?
学生回答略。
师(过渡):电视台播放天气预报节目时,在卫星云图之后,紧接着电视屏幕下出现的是什么图?
学生讨论回答略。
师(归纳总结):电视屏幕上出现的是天气形势图和天气预报图。
教师板书“三、天气预报图”
。
教师展示图片——城市天气预报图(挂图或投影片)。
师(指图讲述):在天气预报图上,用各种天气符号表示各地不同的天气状况。
只要认识了这些天气符号,同学们就能看懂这种简易的天气预报图,就能预知自己想要知道的某一城市的天气状况。
教师在图上任意指出某个城市的天气符号,请学生说出它的天气(学生说不出来)。
师:因此,认识天气符号,是读天气预报图的关键。
教师板图城市天气预报常用的天气符号。
(图略)
师(指导学生读图):请同学们按下列顺序识别各种常见的天气符号。
①晴天、多云、阴天的符号;②小到中雨、大雨、暴雨、雷雨、阵雨、冰雪、雨转晴的符号;③小雪、中雪、大雪、雨夹雪的符号;④雾、霜冻的符号;⑤冷锋、暖锋、台风的符号;⑥风向、风力的表示方法。
在案例1-5中,学生要达到的学习水平是能够阅读卫星云图和辨别常见的天气符号。
教师要从“质”
与“量”
两个方面去认识学生的地理学习质量。
例如,在“识别各种常见的天气符号”
活动中,学生要识别六种天气符号。
有的学生能够说出全部的天气符号,有的学生只能说出其中的一部分,有的学生不仅能够说出天气符号的含义,而且还能谈谈自己的认识。
教师可以从中了解学生学得怎样、学了多少,回答地理学习质量中“质”
与“量”
的问题。
再如,在“阅读教材封底的卫星云图照片,辨别黄河流域地区、北京、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天气状况”
活动中,学生第一步是要准确地进行空间定位,第二步是辨别各个地区的云层状况,第三步是根据云层状况预报天气。
如果教师只关注学生最后预报天气的结果如何,不关注学生分析问题的过程,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认识就是不全面、不科学的。
综上所述,我们一起来分享以下观点。
地理学习质量既有“质”
的要求又有“量”
的规定
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所获得的“质”
的发展体现在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领域有新的收获和经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