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
教师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有计划地组织合作探究活动——制订旅行计划表,统筹策划生活实际与地理知识的联系。
活动具有真实感与实际意义,学生们容易产生体验的热情。
在“何时去?怎样去?去干什么?”
等提示与引导下,香港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交通条件与特殊地位等知识目标被巧妙地融入了计划之中,学习过程变成了一种生活技能的体验,这样学生变得主动起来,在自我判断与分析中知识结构自然而然地形成,而“去干什么”
又为观景购物等体验活动进行了铺垫,形成了流畅的前后呼应的有效教学效应。
乐乐一家旅行中欣赏了维多利亚港的美景,教师以繁忙穿梭的船只为线索提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借助教师提供的探索工具——电子地图灵巧缩放的特点,增进了学生观察和解释的热情,由表及里引导学生深层探讨维多利亚港的功能与影响,同时也从不同角度感受港口优势。
在教学中巧妙运用与新课内容密切相关的地理热点问题、最新事件、乡土内容等生活资源能恰到好处地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讨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案例2-20通过地理问题与生活实际的结合,把学生基本地理素养养成融入地理课堂学习之中,不但引导学生“学”
地理知识,更注重引导学生“用”
地理知识。
在此课的活动设计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设计出逼真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制订香港旅行计划表、探讨维多利亚港的功能和影响,有利于促进学生地理学习质量提高与基本地理素养养成。
综上所述,我们一起来分享以下观点。
兴趣——调动学生生活体验的起点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这一基本理念,强调要将书本知识与生活世界联系在一起,营造充满生活气息的地理课堂。
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是地理课堂上调动学生生活体验的起点。
案例2-20中,教师用香港及其旅游吸引物作为课程资源,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以此引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生活中耳闻目睹的生活体验,就是一个很好的具有启发性的例子。
3.倡导地理实践探究,提升基本地理素养
在《地理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应该倡导学生的地理实践探究,提升学生的基本地理素养。
地理实践活动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以外的,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的各种课外、校外、野外学习活动”
。
[36]通过地理实践,学生可以在生活中找到书本中出现的地理现象与地理问题。
学生因关心身边的事而积极主动参与,全身心投入,增强了学习的内驱力,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地理思维分析身边地理现象的习惯。
案例2-21[37]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八年级地理实践作业设计(节选)
备课组编制了“北大附中八年级地理实践作业要求”
,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明确。
研究方向:关于居住地环境状况的调查。
目的意义:环境为人类居住提供了必要的条件,选择居住地,必须了解当地环境状况;为有良好的居住环境,应针对居住地进行综合评价。
调查内容:调查自己所居住小区或即将迁入小区的环境状况。
为避免学生的调查过于笼统空泛,在调查内容方面给予“提纲”
用于提示(提纲略)。
成果形式:可采用论文、调查报告、多媒体等多种形式。
“地理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必要的延伸和补充。
丰富多样的地理课外、校外、野外活动,对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实现地理教学目标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作用。”
[38]案例2-21中的居住地环境状况调查活动正是一种有代表性的地理实践活动,注重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性与学习能力的提高,注重合理的运用居住地环境调查这样一个实际学习情境,帮助学生感知地理现象、探究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
综上所述,我们一起来分享以下观点。
学生身边的环境——地理实践探究的良好素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