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与“南极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说明南极曾有过湿热的气候、茂密的森林,这说明什么问题?”
这两个问题相比,在深度上是有差别的。
根据这种差别,教师就可以对学生提出地理问题的能力做出相应的评价。
接下来,通过案例来看如何评价学生能否获取、整理、分析资料。
案例4-15[18]评价学生能否获取、整理、分析资料——中国的人口问题
[学习任务]
(1)尽你所能,收集关于中国人口数量的资料,试着绘制中国人口数量变化图。
(2)根据你绘制的中国人口数量变化图,结合你所掌握的资料,试着预测未来50年间中国人口数量变化的趋势。
(3)结合你收集的资料,就中国的人口问题写一篇小论文。
在案例4-15中,绘制中国人口数量变化图、撰写小论文的过程,就是学生整理以及分析资料的过程。
通过观察学生在绘图和写小论文过程中的完整表现,教师可以对学生在获取、整理、分析地理信息资料过程中获取信息的质量、整理信息的效率、分析信息的深度做出较为准确的评价。
评价可采用评语形式,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过程中的进步,并点出不足。
有条件的老师也可以将学生的小论文装入其成长档案袋中。
然后,再通过下面的案例,看一看如何评价学生能否解决问题。
案例4-16[19]评价学生能否解决问题——降水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
[材料]
降水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图略)。
[学习任务]
读图,请你说出上述降水情况可能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怎样才能尽量降低降水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案例4-16中要求学生回答“怎样才能尽量降低降水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这一问题。
学生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可能各不相同,教师在评价时,要从学生的回答中还原其思维过程。
具体来说,教师要观察学生能否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或收集的相关信息,将已有的地理知识与如何降低降水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这一问题相联系,观察学生能否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思考问题是否全面、思考问题时是否参考他人意见。
最后,再看一个评价学生能否检验、解释结果的案例。
案例4-17[20]评价学生能否检验、解释结果——一次“失败”
的实验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有些实验看起来很简单,但真正做起来可能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甚至失败。
这时,教师不应沮丧,更不要退却,应静下心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积极灵活地去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所在,并充分利用失败的结果,评价学生能否检验、解释结果,从而把失败的结果演变成意外的精彩。
如温室效应的模拟实验。
[实验器材]
空塑料瓶1个、普通温度计2支、手表1块。
[实验步骤]
(1)将空塑料瓶的瓶盖挖一个小洞。
(2)将其中一支温度计插入空塑料瓶中(大约一半在瓶内,一半在瓶外)。
(3)和另一支温度计一起放在阳光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