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管理层次多,反应速度慢,办事手续繁多,各部门间的摩擦和协调往往通过“文山会海”
加以解决,工作效率低。
要建立便捷和高效的管理业务流程,就要使组织变“扁”
变“瘦”
,压缩管理层级,扩大管理的幅度,缩短学校领导与师生的距离,使组织结构扁平化。
建立流程型组织是组织结构向扁平化方向改革的手段之一。
建立基于现代技术的网络化的协同管理平台。
信息技术是学校实现管理优化的一个重要手段。
在学校管理实践中,虽然每个人都使用电脑和网络,但人们的信息传递还是主要靠人工的拷贝、邮件等基础传递技术,仍然存在“信息孤岛”
“应用孤岛”
和“资源孤岛”
,信息不能及时共享,业务不能整合,资源不能协同,信息技术的效能没有在高校管理中充分发挥出来。
这样,建立一个能够整合业务的协同管理平台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在这个平台里,无论信息的来源、结构是什么,都可以得到统一的管理和个性化的使用。
现在,基于现代技术的数字化校园建设也已成为世界各国高校发展的共同趋势。
高校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对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等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形成数字化的信息管理方式和沟通传播方式,推动学校实现教育信息化、决策科学化和管理规范化。
集成任务,简化流程。
在进行组织结构改造和建立协同管理平台之后,就要对传统分散的业务流程按照优化、顺畅、高效的目标进行重组和再造,手段包括清除非必要的活动任务、简化程序、整合任务和自动化。
改进现有学校管理流程的重点在于集成任务,包括:信息集成,信息只从源头一次获取,使流程具有更高效率和准确性;功能和部门集成,尽可能减少教师和学生为某事反复接触办事人员;任务集成,把类似的活动整合集成。
集成任务后就要建立以流程为中心的综合业务流程,这种业务流程将一项事务的多个步骤、多个部门、多个环节整合在一起,由相应的流程执行小组或委员会来完成,如高校的职称评定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等,其解决问题的速度比它所取代的以流水线为基础的业务流程一般要快得多。
在MIT的流程再造中,就非常注重任务的集成和整合,比如,MIT流程再造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整合供应商”
,包括办公设备、实验物资、家具、电脑及耗材的统一采购,印刷、临时劳务的统一外包等。
这样就能和外面的物资公司建立巩固的合作关系,获得更多的折扣,并且能够腾出印刷厂等原来所占的办学空间,用于学校的核心事务,统一采购也便于日后的物资管理和日常维护。
反观我国的许多高校,重复建设,各自为政,任务和资源没有集成,比如每个院都有自己的资料室、计算机机房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占的办学空间多,成本高,利用率反而很低。
2.以需求为导向,优化管理流程
需求意识和服务意识是现代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同样也是现代大学发展的生命线。
所以,树立需求意识和服务意识是大学管理改革和流程重建的核心内容之一。
从“管理导向”
到“服务导向”
。
我国高等学校的管理像其他管理一样,是从计划经济体制中走过来的。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为贯彻实施计划,强有力的控制是必不可少的,由此形成了以控制为指导思想,以行政为手段的管理模式。
进入21世纪,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巨大变革,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人才需求和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体现高校管理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高校的服务能力、效率和效果。
为师生服务,对师生的需要给予充分的回应,为教师素质的普遍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必要条件、提供相应的服务,是高校的根本任务。
管理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其实质是服务,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创造一种好的发展环境。
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是现代高校管理的艺术体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