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的理念转变?》也提到,学习既是集体的事情,也是个人的事情,学习不可能是一个人孤立地关在屋子里学习。
我曾看到过一个报道,说有一个孩子被关起来读经,读了十年的经,连汉字都不会写。
这种学习是不可取的。
学习还是要在集体中学习,要和同伴进行共同探讨。
所以我认为,个性化不能绝对化,不是个别化。
现在我们对个性化的学习有一些误解。
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但要注意的是,创新不能靠个人的臆想,而是在和同伴交流、学习过程中形成的。
现在我们也需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通过团队合作来创新。
如今的科学技术发展已经不是一个单独的学科能够支撑起来的,是要多种学科综合发力,所以需要团队。
我们现在“天宫二号”
上天了,有多少人在为它服务?这里面也有标准,但是每个人自身是不同的。
所以什么叫标准化,什么叫个性化,我认为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老师要让全班学生达到国家的课程标准,这是正确的。
但是有些学生语言天赋很好,那老师也可以给他提供更多的资源,提出更高的要求。
有些学生可能在语言方面能力相对就比较弱,老师帮助他达到基本标准就可以了。
老师掌握好这个度至关重要。
四、教师要善于合作,勤于反思,坚持学习
赵实:面向未来转型,两位先生有没有什么建议给教师?他们如何为未来做准备?
彼得·圣吉:有些教师在职业生涯中之所以能够不断精进,往往是因为他们有一个非常好的同伴学习网络。
比如,你在教学方法上有一些新的尝试但没有成功,当你有这些小小的挫败时,需要有同伴去听你倾诉,和你交流。
因此,我们发现,那些能够持续创新的学校往往都存在着正式的或非正式的教师间合作网络,而这在很多时候取决于校长是否能够创建这样一种空间和氛围,让教师们去合作和对话。
我们称之为反思空间。
顾明远:面对未来的挑战,我觉得第一就是要反思自己的教学。
我经常提四条教育信条:没有爱就没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教师育人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在活动中。
我也是小学教师出身,到现在已经有68年的时间了。
我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当了4年教师,到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当了3年校长。
我经常说,这几句话都是从失败中提炼出来的教训,并不是我的经验。
面对未来,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想想我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是不是有好处,还是误人子弟。
一名好的教师,首先是有**的教师,热爱教育工作,看到学生就有这种**。
此外,当教师要有一定的悟性,还要有一点童心。
那怎么能有悟性和童心呢?答案就是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我们的继续教育学院每年都有“国培计划”
(即“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
)。
过去是培训怎么应付考试,怎么让学生提高考试成绩,我觉得培训计划应该宽广一点,首先要读读历史,知道过去,想想现在,然后再谈未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