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自此以后,芬兰教育朝着更为综合、全面、更多选择的方向发展,教师教育也有很大提升。
顾明远教授:中国教育近年来里程碑式的节点,是中国政府在2010年公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要提高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
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这是一个非常宏大的计划。
三、“教育污染”
需要全社会的共同治理
主持人:相比较而言,芬兰学生的学习负担可能要比中国学生的负担轻。
请两位教授谈谈对学生学习负担的看法?
顾明远教授:这个问题很复杂,中国的国情与芬兰的国情很不同,芬兰的教育很普及,也很公平。
有一些教育中的问题不是教育可以解决的,其中包含很多社会问题。
我去年(2014年)春节期间12天没下楼,写了一篇7万字的文章《中国教育路在何方》,谈的就是这个问题。
每一个家庭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接受优质的教育,以获得优异的生活,这是无可非议的,但当下中国社会存在不同阶层,学校的层级也不同,有优质的,也有薄弱的,所以竞争特别激烈,这是社会问题,不是教育问题。
另外,还有教育观念的问题,我们的家长不太愿意让孩子去读职业学校。
减轻负担不是一天两天的问题,就像治理空气污染问题一样。
过去我们的经济发展只看GDP,不顾环境污染所付出的代价。
现在我们的“应试教育”
只强调升学率,不顾影响孩子终身发展所付出的代价,我把这种现象称为“教育污染”
。
“教育污染”
的治理和空气污染的治理一样,需要社会共识和各方参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14年,国家公布了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意见,其中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就是要引导我们的中学开展多样化的学习,引导学生遵循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未来的专业,将学生平时的综合表现纳入高等教育选拔系统,而不是仅从考试成绩来判定,以削弱学生之间的竞争。
涅米教授:我们相信勤奋学习是必要的,但我们同样想让学习更有趣,有效的学习应该是兴趣加努力。
我们同时也强调学生和教师自信心的培养,因此,我们的评价方式以鼓励为主,让学生、教师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更好地学与教。
我们不想通过标准化测试来判断学生学得怎么样,而是想用这种鼓励的方式促使教师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从而帮助他们。
在芬兰,学习的方式、方法是很灵活的,学制系统里面没有死胡同,即使一个学生在某一个阶段失败了,他还有机会爬起来继续成长。
当然,家长有自主选择的权利,但通常来说,家长都不去选择,因为每一所学校都是好的学校。
当学生完成中等教育后,可以分流,职业大学与研究型大学并没有价值鸿沟,完全取决于学生的兴趣。
而一旦他们觉得自己的选择有偏差,同样有机会从技术型大学转到研究型大学,他们有充分的自由去调整自己的选择。
主持人:两位教授都反复强调当今社会在历史中是有回声的。
除了历史和传统因素,当代社会经济全球化也对教育有驱动力。
两位教授认为当代社会环境及政策是如何影响两国教育体系的,教育如何平衡历史和当代两种力量之间的张力?
顾明远教授:教育确实是传统和现代的冲突与融合。
我经常讲,就教育论教育,是说不清教育问题的。
中国的教育正处于这么一个矛盾、冲突的阶段,研究一个国家的教育,必须了解这个国家的传统、文化和社会。
中国教育遇到的很多困惑是历史遗留产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