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是的,他们不知道很正常,因为从来没有人告诉他们这些,就像从来没有人告诉他们如何去做父母一样。
我们接受的教育从来就是这样“目中无人”
的,只管分数不管人,不会从孩子出发让他享受更好的发展。
在几乎所有的大人眼中,读书很重要,但是分数更重要。
分数是让你们得以一步步进入名校名班的敲门砖,然后进入好的大学选修好的专业。
再然后呢?争取找到好的工作。
虽然就业越来越难,但是大家不会想那么多,毕竟未来还那么遥远,还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
他们小时候就是这样长大的,所以这样要求你们,甚至更苛刻。
这就是教育的恶性循环。
这种短视很可怕。
所以你决定从这帮孩子开始,做点不一样的事来。
面对社会的重重包围,有不少人也深切体会到应试之恶,抱怨或宣泄着对现实的诸多不满,这也不行,那也不好,这个很恶劣,那个一塌糊涂,最后把什么问题都推到体制上去。
发泄一通容易,批判破坏容易,但是建设起适合自己的东西却很难。
你追求的不是一律打倒,也不是彻底推倒重来,你在努力重建,你要在自己的教室里重建一个生机勃勃的学习空间,这是你的教室,这是你们一起探索一起摸爬滚打一起泪水欢笑的地方。
所以,除了让孩子们读语文书,你还会带着大家把更多时间用在读课外书上。
其实,这样努力并不是才开始的。
记得刚来这所学校的时候,有天晚上你接到校长的短信,他希望你好好寻思着如何让学校的孩子更爱读书,让学校成为一个书香弥漫的校园。
在校长的支持下,你们一直在努力,做了很多尝试——成立教师读书会,举办各种读书沙龙,经常邀请作家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和小读者们面对面交流,举办主题大单元活动,每个学期之初就要推荐这个主题下的很多童书,班级里利用跳蚤市场赚得的钱做文化经费购买这些好书,充实班级的图书角。
每个学期举行“读书大王”
和“阅读之星”
的评选,鼓励大家读更多的书。
后来学校将小学部的整个二楼变成了一座儿童阅读城,里面的环境布置得充满童话气息,足以吸引每个孩子流连忘返……就这样你们一步步努力,终于打造出一个充满文化阅读气息的书香校园。
再后来你和几位朋友一起发起了一个亲子阅读公益组织,鼓励故事爸爸妈妈走进班级讲故事,举办各种亲子讲述表演大赛和绘本剧大赛,让书香弥漫在更多的家庭……这么多年来,你一直矢志不渝地努力着,付出了极大的热情与努力,很辛苦,也很欣慰,因为当初那条短信里提到的希望在校园里梦想成真了,你们的阅读做得风生水起,在全国小有名气。
当这帮孩子来上学的时候,改革的力度更深了。
那时你们在努力推行校长提出的“文学和语言分科”
实验,一年级时每周是九节语文课,你们用了至少四节课来读书讲故事。
在这样纯粹的文学课堂上,孩子们几乎每天都能带一个故事回家去,课外书已经不再是课本之外的书,也不再是课堂之外的书了,而是登堂入室,出现在了语文课堂。
不,准确地说应该是文学的课堂上。
你们专门开设了文学课程,绘本阅读课、名著推荐课、班级读书会、主题阅读课……有讲述、有表演、有讨论、有思辨,重欣赏、重感悟、重体会。
在你看来,教材当然只是一个媒介,只是一个提供给普通水平的孩子最基础的阅读材料。
受地域局限以及教师观念的限制,它只能长成这个模样,所以不要指望能从中得到多少文学的滋养。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彻底抛弃它。
在现行的体制下,我们可以用它作为语言训练的材料,或者作为直接应付考试的材料。
没有成绩,我们很多想法都不允许实现。
基于这样的现实,所以,你还得保证你班上的孩子有着不俗的成绩,这样可以打消学校和家长对应试的忧虑,你后续的一切理想主义行为才有了说服力。
你还记得刚刚启动文学阅读时的困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