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而这样的影响作用是巨大的。
至少在情绪方面,学校的学习环境更能激发学习的欲望。
你女儿曾经跟你提起过,说他们的Z老师讲的鼠小弟的故事最好听了。
而鼠小弟的故事她在两岁就开始听过,后来一直看不厌。
现在老师在学校再讲,她不仅不感到厌烦,反而轻轻一句就抹杀了之前你在家的所有努力。
可见,学校对孩子来说,意义非凡。
当你回转身来,反观自己身为教师,如何引导孩子进行语言的学习时,你常常思考,怎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孩子学习语言的欲望,如何将充满儿童趣味的、富于乐感的语言一天天嵌入孩子的生命童年。
进入到汉字的学习之后,你用甲骨文、金文和小篆等古老的文字来引发孩子对文字的兴趣;句子的学习,你引导孩子试着带着情感来朗读;说话训练,你用榜样来引导孩子将心里的想法说清楚,让他们同桌你说我听,我说你听,不仅要会说,还要会听。
童谣的学习呢?
你还是强调表演性,让孩子嘴巴张开来,巴掌拍起来,身子动起来。
有些孩子好像天生就很会表演,他们的表演性主要表现在言语的生动和肢体语言的丰富上。
让他介绍自己玩过的游戏,他能大大方方地走上讲台,连说带演地将自己喜欢的游戏介绍得清清楚楚,有声有色的表演博得满堂喝彩。
你会抓住这样的契机,鼓励他带着全班小朋友诵演童谣,一则则地诵,一首首地演,全班同学乐不可支,引领者在上面示范,其他小豆丁在下面模仿,或者干脆自己随性表演,硬是将一则短短小小的童谣,诵得趣味盎然,演得有滋有味。
这样手舞足蹈学童谣,你说怎么记不牢?
都说“教学相长”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你也在受教育,本来就是这样,“教育者必先受教育”
。
家长应该如此,教师也要这样。
那么长的一段时间,你在逐渐调整自己,不是让自己变得更理性,而是继续保持与孩子的亲近,只有蹲下来,才能看到孩子的眼里有自己。
你不认为这样做是一种特别的做作,也不去考虑这样做后面的教育学意义。
如果你走进孩童世界,你应该喜欢他们的“叽叽喳喳”
,你应该看着他的眼睛说话,你应该握住那只牵着你的小手,你应该能够容忍暂时的凌乱,特别是一会儿这一会儿那地冒出来的种种小失误:训练册忘带了,作业忘做了……这并不是教师的不作为,相反,心太切,只会让这些刚入学的孩子感到害怕。
让孩子害怕,并不是你的成功。
如何让自己的课堂变得轻松有趣些?这应该是每一位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教学内容能否少一点,集中一点?教学形式能否游戏化一些?教学手段能否多样化一点?语言能否轻柔一些再轻柔一些?能否经过孩子身边低下身子听他的悄悄话?能不能将做得很棒的他高高举起来享受节日般的狂欢?可不可以带几个好玩的故事走进课堂?童谣诵读幻灯能不能做得更童趣一点,吟诵时语气夸张一点,表演性更强一些,拍拍手啊,跺跺脚啊,击击掌啊……你愿意如此这般这般如此跟孩子尽情享受每一节课吗?
下课以后,你能不能不要立即走出教室回到你的办公桌前,可不可以听身边的孩子把话说完?可不可以陪小孩子玩一个游戏?可不可以特意为一两个胆小一点的孩子讲一个故事?可不可以很享受地等哪个小豆丁帮你揉揉肩捶捶背?
你正在这样努力着。
你已经试着离开讲台离开办公室走到孩子之中。
于是,你可以看到很多平时看不到的情景:两个小女孩闹矛盾了,另外几个小孩知道来安慰她们,还能递上纸巾一边让她擦擦泪,一边跟她说说话,安慰她;平时看起来很害羞的小豆丁,可以过来拉着你的手说悄悄话;更可爱的是,一到下课,就有人争着要为你捶背揉肩;每次看到你,要么抱着你的腿不放,要么趴在你背上……
走到孩子之中去,你会看到一群真正的孩子,你会知道他们真正的秉性,然后知道怎么去引导他。
你不会讨厌顽皮,也不会刻意去压制调皮,而是去改造它。
正如阿莫纳什维利所说的:“如果我力图显示出自己对儿童的真正的爱,我就必须以最完美的形式去显示它。”
对了,应该说一下,你正在读他的书——“学校无分数教育三部曲”
之一的《孩子们,你们好!
》,你还推荐给了同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