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一、院校合并的原因
banner"
>
(一)国家政策的推动
1985年以后,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政策的出台,以及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越来越多地暴露出了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弊端。
在这种情况下,1992年第四次全国高等教育工作会议决定,把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统一协调发展作为我国20世纪90年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指导方针[7],并把“淡化单一的隶属观念”
“解决原有体制下高等学校条块分割的状况”
作为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完善高等教育结构、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效益的关键举措。
于是,院校合并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高等教育要逐步形成以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参与办学的新格局”
,要从“条块分割”
逐步走向“条块有机结合”
。
这为调整高校隶属关系、解决条块分割问题指明了发展方向。
1994年,国家教委在上海召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座谈会,之后形成了改革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八字方针与五种形式,并根据当时分管教育工作的副总理李岚清同志的建议,确立了在2000年年底以前基本解决体制问题的目标。
八字方针是“共建、调整、合作、合并”
,五种形式为“共建共管、合并学校、合作办学、协作办学、划转地方政府管理”
。
同时,国家还要求“层次相差很多的学校以及距离相隔很远的学校”
不宜合并,“一般不应把专科和师范院校合并掉”
“更要防止搭车升格现象”
。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90年代开始的院校合并就是在这些政策精神的指导下进行的。
(二)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
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原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与部门利益相对应的部门办学模式和高等教育管理制度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这主要表现在:①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国家对大学生的统招统分,对高等学校集中管理,高校分为委属、部属、省属、市属的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与市场经济追求资源优化配置的运行规则存在根本的冲突。
②条块分割的状况不仅不利于毕业生在市场上自由择业,而且教育内容面向单一产业的特点也为高等学校服务国家、地方和其他行业的经济建设设置了人为障碍。
③随着政府机构的调整和职能的转变,一些行业部委和省级行业厅局管理的高等学校出现了经费无来源、管理无部门的现象,影响到了这类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而要解决上述这些问题,最有效、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对一部分高等学校进行合并和调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