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
[5]教育有责任开发人的多种潜能。
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就是高等学校办学模式逐步多样化的历史,是旧的教育形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而不断产生新的教育形式的历史。
美国在学习了英国和德国的大学模式后发展起了研究型大学、州立大学和社区学院,法国在欧洲最古老大学之外生长出新型的精英高等教育机构——工程师学校或大学校,德国出现了与传统综合大学并驾齐驱的工业大学和高等专业学院,英国存在着牛津和剑桥等著名古典大学与城市大学、新大学、多科技术大学的共同繁荣景象。
它们的历程需要我们很好地研究与思考。
多样性与特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也可以说特色是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质量有别于精英阶段的根本所在,是这一时期学校教育质量高的标志。
这也是我们如此重视特色的原因。
高等教育要努力以自身的多样化办学来满足社会的多元需要,促进人的个性发展。
(二)建立多元的质量评价标准
教育是使人满足社会需要、实现自我完善的过程。
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是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国家的教育方针的精髓所在。
前些年高等教育规模的快速扩大,使我们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大国,但我们显然还不是高等教育强国。
中共十七大对教育提出的“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的要求,需要我们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增强其对社会的适应性及对受教育者个性特征的关注。
“骏马能历险,耕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这就是所谓比较优势。
因为个性差异及教育开发的影响,每个人的潜能发展是不同的。
有的善于分析,有的善于综合,有的善于动手,有的善于动脑,教育就是要通过筛选机制和因材施教使学生的特长得到确认和开发,全面满足社会的需求。
这里关键是要促进多种教育模式的发展,建立多元的质量评价标准,充分发挥每个人最优秀的潜能,努力把所有人都培养成某一领域的精英。
在高等教育的多种模式中,世界级研究型大学模式只是其中的一种。
其他各级各类学校只要根据社会和市场需求,培养的学生在这个领域是好的,这样的教育同样是精英教育或一流教育。
如果每所高校在专门人才市场中寻找到别人没做或没做好的,哪怕是较低层次的一部分,做好了,甚至做到极致,那就是精英教育。
即无论层次类型如何,办好了就是一流学校。
我们需要进行教育模式的探索,如建设一流的研究型大学、一流的本科教学型院校、一流的职业技术学院,而每类学校中的每所学校的教育模式又要有自己的特色。
如果整个教育体系能走到这个地步,每所学校都有了自己从事精英教育或一流教育的位置,那么有质量和有特色的中国高等教育就真正形成了,中国也必然成为高等教育强国。
这里,政府规划的引导作用不容低估。
政府要在继续做好高水平大学建设和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学校重点建设的方向,对不同的学校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给予不同的重点支持,弱化学校评价的统一性,加强对特色和多样化的引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