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九五”
期间(1996—2000年)是“211工程”
建设的第一阶段,首批进入“211工程”
的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著名高校在内的99所大学,主要安排了602个重点学科和2个全国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十五”
期间(2001—2005年),“211工程”
进入第二阶段,共在107所高校实施,主要安排了821个重点学科和3个全国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并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
前两期的建设情况具体如表1-9所示。
表1-9“九五”
“十五”
期间“211工程”
的建设情况[9]
2008年1月16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会议听取了“211工程”
十年建设成就的汇报,并同意进行“211工程”
的三期建设。
三期建设计划中央安排资金100亿元,建设1000个左右重点学科,适当地加强公共服务系统的建设,重点是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
(四)“211工程”
建设取得的成就
经过十多年的建设,“211工程”
学校的整体实力得到了提高,其中,研究生培养能力提高了5倍,科研经费增长了7倍,SCI论文发表数增长了近7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数增加了近5倍,仪器设备总值增长了4倍。
一批高水平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明显缩小。
1995年全国高校被SCI收录的论文数总和,还不及美国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两所学校同期被SCI收录的论文数。
我国早期设置研究生院的28所“211工程”
大学,与国际公认的美国最好的61所大学(美国大学协会,AAU)的SCI论文发表和被引用次数平均值之比,从1995年的1∶15.1和1∶51.7,缩小到2005年的1∶3.6和1∶6.2。
清华大学在上述两个重要指标上已经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十分接近。
[10]
在学科建设方面,“211工程”
确立了以重点学科建设为核心的指导思想,重点建设了一批基础学科、应用学科和哲学社会科学学科,支持了一批新兴交叉学科,调整、优化了学科布局结构,初步形成了适应国家发展需要的重点学科体系。
通过重点建设,高等学校学科水平得到较大提高,一批重点学科实力明显增强,成为解决国家重大科技问题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基地。
按国际可比指标SCI论文发表数统计,有40多个学科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2005年,清华大学材料科学学科SCI论文发表数排在世界大学第2位,SCI论文被引用次数列世界大学第14位;北京大学化学学科SCI论文发表数及论文被引用次数也进入世界前列。
[11]
“211工程”
建设了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仪器设备和优质资源共享系统3个公共服务体系,为及时了解世界学术信息、共享学术资源、促进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已覆盖全国,联网的大学、教育机构和科研单位达1500个,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学术互联网,组网和管理运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11工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