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第一节从地标到净土
banner"
>
流连于真光校园里,欣赏着一栋栋红墙绿瓦的古旧建筑,竟会有种忘记时间、穿越到百年前的错觉。
驻足于真光堂、连德堂、必德堂、怀素堂等精美典雅的屋楼之间,端详着它们承载的厚重印记,或许你会跟我一样,忍不住想聆听它的声音,听它讲述百年来的风雨历程。
1.真光堂:真光中学的地标
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也有人说建筑是固体的文化。
确实,走进真光中学,令人印象至深的首先就是她的一座座文物建筑,而其中的真光堂,更是校友及外宾拍照留念的首选。
历史上的真光堂由真光书院创始人那夏理女士提议建造,真光女子中学首任校长祈约翰博士负责设计,并借助热心于中国女子教育的美国人鲍夫人慷慨捐出的巨款,于1916年动工,次年夏天修建完成。
它占地面积1750平方米,建筑面积5750平方米,是当时校园内最大的建筑,坐落在校园的中轴线上。
真光堂采用了西方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的折中主义风格,即西方外廊式建筑风格与中国古典复兴建筑风格相结合。
真光堂建筑在一个60厘米高、用粗大的花岗岩石砌筑的基座上,三层高,轴对称,带有重檐歇山屋顶的正座,东西两翼建筑的红墙绿琉璃筒素瓦面。
它是那么雄伟,又是那么典雅。
真光一楼、二楼的外廊采用连续的柱廊,而三楼的外廊则采用连续的拱廊,以适应广州高温潮湿的气候。
同时还采用中国古代宫殿庙宇的重檐歇山屋顶设计,即简化的飞檐斗拱。
正座的重檐与东西两翼的单檐形成高低错落、变化有序的屋面轮廓,显示出它雍容华贵的气质和当时岭南“贵族”
学校建筑的气派。
真光堂将西方建筑设计融入岭南建筑中,可谓中西合璧,是中式岭南建筑与西方建筑有机结合的典范。
其建筑布局之精巧、技术之高超、风格之特异,为建筑史上所罕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堪称我国岭南建筑史上的杰作。
在近百年的历程中,真光堂曾进行过六次大的修缮。
它东面的那棵樟树虽然饱经沧桑,但仍然生机勃发、苍劲挺拔,成为真光堂变迁的历史见证。
如今的真光堂,一楼是阅览室、办公室和展览厅,二楼是藏书室,三楼是电子阅览室、学术报告厅和教师阅览室。
几经磨难,却仍然容光焕发。
真光堂是真光中学的标志和象征,它凝聚着历届师生员工的智慧,积淀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在中华民族现当代教育历史中,真光堂犹如镶嵌在岭南大地上的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穿越百年的时空,在我们面前熠熠生辉。
2.连德堂——校史展览馆
连德堂建于1917年,是真光女子中学第一期建筑之一,也是真光中学最早的学生宿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