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每周除了常规的商业影片放映之外,还会特别加映中小成本电影,而这个特色成为其最吸引电影观众的地方。
这意味着如果想看某部小成本电影,往往只能来这里看。
虽然放映时间有限,但观众会提前准备、细致妥善去做安排。
这样的结果是很多小成本电影得到了公映的机会,而且上座率甚至经常超过常规电影的放映。
入围第25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万箭穿心》,改编自武汉作家方方的小说。
王竞的导演能力和颜丙燕的表演征服了挑剔的影评人和此类影片的观众群。
在商业大片的夹击下,百老汇电影中心安排了长线(每周固定)放映。
之前徐浩峰导演的新派武侠电影《倭寇的踪迹》也与此一样。
这些没有经常高调曝光的大明星参演的中小成本电影在剧烈竞争的商业院线中获得了露面的机会。
有扶持计划的艺术影院靠着电影人见面会、网络及口碑营销等方式逐渐聚拢了北京中小成本电影的忠实观众,培养了越来越多的中小成本电影拥趸,这是非常可喜的。
(二)不断扩大的电视电影市场
除了电影院这一传统的放映平台之外,对于中小成本电影来说,最大的放映平台其实已经转到了电视、网络等多媒体领域。
CCTV-6电影频道作为每年最大的中小成本电影购买播放平台,消化了大部分此类作品。
其中虽有制作粗糙、质量差的作品大量充斥在非黄金时段播放,但也不乏优秀的、有创意、用真情实感打动观众的好作品。
电视电影每年100部以上的生产计划以及巨大的需求市场,调动了民营电影公司的热情和积极性。
电影频道组织创作出的千余部作品,成绩斐然。
而通过这些中小成本电影的制作,很多创作者也相继进军大银幕市场,在电视电影领域多年的沉淀和丰富的创作经验成为他们的“实战”
基础。
这些年轻一代的影人不少都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
电视电影的类型主要以现实题材为主,主题积极向上,形式活泼,平易近人,给观众以亲切感。
回首中国电影百年里的经典和电影发展的高峰时期,能经受住风雨洗礼并依然屹立在电影史之林的,大多是些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
在制作成本有限、大片夹击、档期又不佳的生存条件下,每年涌现出的一些高艺术水准的电视电影完全不亚于、甚至远超过某些进入院线上映的中等成本电影以及所谓的大片。
随着电影频道节目中心所属“CHC家庭影院”
、“CHC动作电影”
、“CHC高清电影”
三个付费频道和“CMC北美欧洲”
、“CMC香港”
频道的开播,数字影院建立后电视电影作为节目源向影院的输送也越来越多。
一些小成本投入的数字电影在CCTV-6首播后,其播映途径和市场有了很大的拓展。
[1]除中国外,其市场已经从东南亚扩散到世界各地,并在不断拓展中。
从行业内部的角度看,电视电影的这一平台给年轻的电影人以宽松的环境,对电影行业的扶持和培养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这些青年影人就是未来中国电影主流市场的中坚力量,然而目前,他们的身影只是偶尔出现在各大媒体或国内外电影节上;大多数时候,他们仍是在幕后默默耕耘着。
(三)中小成本电影的消费者
谁是中小成本电影的消费者?这个问题值得人们深入思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