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之后光线独立发行影片《精武风云·陈真》。
光线影业的业务以电影发行为开端,这是考察、研究好莱坞六大电影公司业务构成后的结果。
在电影行业,真正有影响力的公司,发行业务都是命脉。
好莱坞六大公司的主营业务无一例外都是影片发行。
这不仅因为发行是电影产业中门槛较低的部分,还因为发行的风险相对于影片制作、生产而言更低。
相较于前期一鼓作气将大量的资金投资用于制作,投入一定资金进行市场调研,把握行情,了解到观众想看什么,同时明白竞争对手的情况并做出改变,是非常重要的。
发行作为先导,能够提供一种规避风险的渠道。
如果拥有一个完备的发行系统,不仅有利于影片的票房,也符合营销学的基本观点——依据市场需求,量身定制产品。
光线影业的发行模式是一个三级矩阵式的市场系统。
它由市场部、大区办事处和城市销售代表构成。
每个市场部都设有10个销售大区,每个销售大区下,又分布着众多的“销售办事处”
。
2010年6月,光线影业在全国票房前50的城市完成了“销售办事处”
的布局。
光线有90个发行人员,“驻扎在全国70个大中城市,平时就盯着当地的市场,只有开大会的时候才会去北京。
他们很多没有固定的办公室,每天10点在QQ群里签到算是上班。
这些人主要负责和当地的影院‘维系感情’,凭借着和影院良好的关系,为光线代理发行的影片争取到更好的场次时间和更多的排片数量”
[5]。
王长田认为,传统的发行公司以北京为总部遥控全国市场的方式有着诸多弊端,各地经济发展水准、观众文化程度、消费水平和喜好等因素不尽相同,让中国的电影院完全听命于院线,无视当地情况,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只有将人员安插到地方,以日为单位与影院保持一种密切联系,才能迅速发现与解决问题。
同时,驻地人员与当地媒体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也有利于营销资源的落地与推广。
由下至上的阵地营销模式看似成本高昂,却有极好的效果。
以《花田喜事2010》为例。
该片受限于明星资源的稀少,最初并不被人看好。
在这样的情况下,光线自推广之初便放弃了一线城市,选择主打二三线,最终竟取得了6000多万元的票房。
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阵地营销网络,比如影片在温州发行时,便由驻地人员牵线,与当地餐馆联合举办了订年夜饭送电影票的推广活动,最终这一地区获得了200万元的票房。
(四)光线影业营销实例研究——从《伤城》到《人再囧途之泰囧》
电影商业化有两个重要特征,第一是电影类型,第二是市场营销。
在中国电影发行业中,渠道营销为王的观念一度甚嚣尘上。
大部分电影营销者认为,电影市场是否能够成功,不在于制造了多好的影片,而在于如何推广这部影片。
这样的观点在近期才有所降温。
《北京遇上西雅图》的成功加速了人们对影片宣传的反思。
但在中国电影市场,也的确缺乏一个有效的电影推荐机制,或者说是电影商业化的市场营销机制。
电影传播,不能追求自外于市场的另类形式。
商业传播、电影资讯与潜在观众之间的缺失空间亟待填补。
2006年贺岁档,《满城尽带黄金甲》与《伤城》同期上映。
在一篇指责《满城尽带黄金甲》垄断数字院线档期的文章中,作者先说了《满城尽带黄金甲》片方与数字院线签订为期一个月的独家放映协议的事实,同时指出这种提前签订协议的方式不利于市场的良性循环。
它虽是一种自然的市场行为,但有先行者,也有受害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