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早期中国类型电影的发展,反映出中国电影处在不断确立它的艺术与市场地位的演进过程,它所具有的多向度拓展与艺术传统,充满活力,延及并作用、影响着后来的中国电影市场与商业类型电影的发展。
长期以来,新中国电影诚然并不包含类型建制、商业生产与市场的前置性等诸多环节,但在经历了连续的体制性、结构性的变革与创新之后,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影文化产业变化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一大批民营电影企业迅速崛起。
这与国家政策的扶持分不开。
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中磊曾说:“十几年来,国家关于电影体制改革出台的各种管理规定非常密集,而且几乎每一个都有利于电影行业产业化、商业化的进程。”
[2]华谊兄弟近年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而其他商业类型电影出品方如光线传媒等,也是影视业改革后出现的佼佼者。
相关资料显示:2002年2月1日起施行的《电影管理条例》,鼓励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以资助、投资的形式参与投资电影片。
2003年12月1日起施行的《电影制片、发行、放映经营资格准入暂行规定》,鼓励境内国有、非国有单位(不含外资)与现有国有电影制片单位合资、合作成立电影制片公司或单独成立制片公司。
电影发行、放映同时向境内符合要求的民营资本放开。
2003年,北京博纳文化交流有限公司等第一批7家民营企业获得国产影片的《电影发行经营许可证》。
此前,民营公司只有代理发行资格。
2010年1月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社会资本投资,积极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电影生存企业,在法律法规许可范围内,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审批手续,优化审批服务,对非公有制电影企业在投资、财税、融资服务等方面给予国有电影企业同等待遇。
在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创作及市场机制的选择、淘漉之下,中国电影行业中的几大龙头企业如华谊兄弟、光线传媒、博纳影业、中影集团、小马奔腾、上影集团以及乐视影业,每年都有多部成功的类型片推出,使人们比较清晰地看到当下中国类型电影在蓬勃兴起的产业语境上的生长状态。
《失恋33天》、《人再囧途之泰囧》、《画皮2》、《西游·降魔篇》、《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小时代》、《私人订制》等片取得票房成功,提升了公司股价并促进整体成长。
显然,民营企业的类型电影生产已成为电影产业极富活力的一环。
中国电影在近年来不断开拓进取,绘就了新的历史篇章。
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统计,2013年中国故事片产量638部,全国总票房217.69亿元,同比增长27.51%。
其中,国产片127.67亿元,同比增长54.32%;进口片90.02亿元,同比增长2.30%。
这样的历史性的市场跨越与发展速度,在过去是不能、也不敢想象的。
21世纪初的中国电影,产量非常少。
2001年仅88部。
而年度总票房,2001年才不足10亿元人民币。
作为电影产业的经济指标,在2010年,全年总票房首度突破百亿元大关而跨入“后百亿时代”
,而国产影片在中国电影市场上,同样取得了让人惊喜、甚至是“意外”
的收获。
自2012年以来,中国电影不仅出现了《黄金大劫案》、《厨子·戏子·痞子》、《杀生》、《101次求婚》等努力去接受市场检验的类型片,而且,还出现了《画皮2》、《人再囧途之泰囧》、《西游·降魔篇》、《西游记之大闹天宫》等多部过十亿元的商业类型大片;同时,市场还推出《十二生肖》、《一代宗师》、《当北京遇上西雅图》、《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国合伙人》等具有突破意义的影片,获得票房与口碑的双丰收,显示出类型电影市场的成熟。
其中,中小成本的类型片创作趋向活跃,电影票房屡屡创下纪录。
类型影片创作在2012年以来的变奏、转折与发展,和其他重要艺术现象一样,是其所处的时代、现实和社会的创造物。
类型电影创作及市场化的变革,很显然已经融入所处的时代和社会新语境的中国本土元素的内涵、形式中。
中国商业类型电影的成就、多维与呈现出的交织关系的丰富性,以及快速发展的电影市场情况,成为昭示中国崛起的辉煌的文化证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