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与此同时,华谊兄弟在资本不断扩大的基础上,着意收购小型演艺公司,抢占更多的明星资源,确保自己在娱乐产业上的优势。
这些明星不断给华谊兄弟公司带来影视作品、音乐以及广告业务上的收益。
2005年,金牌经纪人王京花带领一些艺人跳槽橙天娱乐,令华谊兄弟经纪公司实力有所损伤。
但在其后,华谊兄弟并购了中乾龙德公司,将其旗下的陆毅、孟广美等艺人招入麾下,恢复了较为雄厚的实力。
2.并购发行公司
早些年,博纳公司在内地发行港产片的成功经验带给王中军启示。
王中军看清局势,认为如果一个公司没有发行部门,无论电影以及文化创意产品再好,也会在产品的推广中遭遇瓶颈。
求人不如求自己,华谊兄弟一定要自己成立发行公司。
然而,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并不准许民营公司进入发行业。
当时,中影是国内唯一的发行公司。
1996年,国家政策出台,放宽民营电影公司的发行准入门槛,提出“进一步培育电影市场,将国产故事片由中影公司统一发行改为由各制片单位直接与地方发行单位见面(进口影片仍统一由中影公司向各省、市、自治区公司发行)”
。
之前由中影公司统购统销的大格局被打破,民营资本进入电影发行界有了可能。
正在这时,西影厂进行股份制改革,王中军当机立断参与重组,取得西影股份发行公司超过40%的股份,拿到了经营权。
在这之后,华谊兄弟不仅提高了西影的发行业绩,更是积累了丰富的发行经验。
2003年,国家出台了《电影制片、发行、放映经营资格准入暂行规定》,全面鼓励非国有资本参与到制片、发行和放映经营等重要环节。
这便意味着,民营影视企业可掌握的职能权限有了极大提高。
在这项政策法规出台后,王中军又增持西影股份,达到绝对控股,从而取得了对该公司的全部经营权,并将其更名为陕西西影华谊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简称西影华谊)。
发行业为华谊兄弟完善产业链提供了重要支持,成为促进国有公司与民营公司积极对话与互补的合作之举,这在中国电影改革浪潮中具有探索价值。
3.音乐
华谊兄弟在电影、电视剧圈和演员经纪等方面如鱼得水时,却不忘继续拓展娱乐行业的其他领域。
2004年11月1日,华谊兄弟出资3000万元收购拥有羽·泉、黄征和高旗的战国音乐,宣告其正式入主音乐界,成立华谊兄弟音乐有限公司。
公司签约艺人有黄征、羽·泉组合以及“高旗&超载乐队”
等。
战国音乐公司的丰富经验加上华谊兄弟的丰厚资金与其他方面的优势,双方优势互补,实现了音乐和影视的联姻。
在这个基础上,由于湖南卫视超女的火爆,华谊兄弟音乐有限公司还陆续签下张靓颖、尚雯婕等新艺人,并为其推出专辑和单曲。
这在音乐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可以说有些另类。
这些唱片口碑颇佳,可华谊兄弟公司并没有指望纯粹依靠唱片获利,公司不失时机地投入音乐演出,维持了市场上的收支平衡。
其实,华谊兄弟是看中了音乐市场未来的潜力。
对于音乐唱片行业的不景气,王中军相信前景乐观。
他认为,在新媒体的迅速普及后,对于版权的保护,必将使中国的音乐产业得到复苏。
到那时,华谊兄弟音乐公司就有可能在音乐上实现全面赢利,使音乐成为与其电影电视剧产业形成对接和互补的文化创意产业。
4.电影院
20世纪名震亚洲的邵氏电影公司,在东南亚与中国港台地区都拥有自己的电影院和院线。
20世纪80年代的香港嘉禾也有自己的电影院和院线。
电影院提供了影片的放映场所。
影院的收入是票房收入的50%,其最大的优势就是稳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