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第一节自适应测验
banner"
>
自适应测验(AdaptiveTesting)是一种智能化测验形式(SmartTesting),它能够根据考生已有的作答对其进行能力估计,然后为考生选择最合适的考题。
文献中有很多不同的专有名词用来描述这种测验形式,包括定制式测验(TailoredTesting)、个性化测验(IndividualizedTesting)、程序化测验(ProgrammedTesting)、序列项目测验(Sequeing)、作答权变测验(Respoiing)、计算机化测验(puterizedTesting)以及树状分支测验(Braing)。
这些术语反映了这种智能化测验的不同侧面。
例如,定制式测验体现了智能化测验为每一位考生“量体裁衣”
,提供独特的考试内容;程序化测验说明这个测验是受电脑程序控制的;序列项目测验揭示了智能化测验中一一按序选定考题展示给考生的现象;作答权变测验指出了考题的选择是基于已有作答的基本事实;树状分支测验体现了由于每个考生可能在每个节点(考题)被分流到不同的路径(接受不同的考题),因而形成了一个有趣的树状分支图。
虽然存在很多不同的载体,但是计算机是最理想最普遍的载体,最能体现这种智能化测验的特点。
虽然有很多不同的名字,但是它们都体现了根据考生的表现智能化地开展测验的特点,因此目前被学术界与工业界普遍接受的术语是自适应考试,而主要的施测方式是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puterizedAdaptiveTesting,CAT)。
一、自适应原则在心理测验中的应用
早在计算机科学诞生之前,心理学家就把这种自适应的智能化原则运用到心理测验中去了。
著名的例子是智力测验中的比内智力测验。
早在1905年(请注意在这个时期心理测验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传统意义中的标准化纸笔测验还没有诞生),比内智力量表就很好地体现了根据考生具体能力调整考题的自适应变化原则。
在这个量表中,根据考题难度由浅入深排列,以通过题数的多少作为鉴别智力高低的标准,并且据此提出了智力年龄的概念。
比内智力量表的实施过程如下,很好地体现了这个自适应原则。
第一,比内智力测验有一个标定好的题库。
比内智力测验中的项目按照难度从低到高排列,并且按年龄水平分组,包括3~11岁。
每个年龄组的儿童在解答本年龄组的项目时正确作答的概率大约是50%。
第二,比内智力测验由训练有素的心理学家与考生进行一对一的施测,目的是寻找与每个考生最匹配的难度水平(智力年龄)。
这个过程很像跳高运动员的比赛过程。
第三,每个考生有不同的测验起点。
比内智力测验开始时,施测的考官需要对考生的能力进行估计,一般都用生理年龄,但是如果有更有效的信息,可以进行调整。
第四,它有一个事先规定好的评分规则。
第五,它有一个决定考生下一道考题的选题机制。
比内智力测验基于考生先前作答的表现来决定下一道考题。
如果一个考生回答正确了某个年龄组中的大部分考题,那么后面的考题就有可能来自一个更高的年龄组;但是如果回答错了大部分考题,那么后面的考题就可能来自一个略低的年龄组。
第六,它有一个终止规则。
比内智力测验在确定考生的最高水平(gLevel)与最低水平(BasalLevel)之后,就会停止测验。
最高水平指的是考生全部回答错误的那个年龄组;最低水平指的是考生能够全部回答正确的那个年龄组。
这个考生的真实水平就在这两个年龄组之间。
第七,考生的最终成绩由回答正确的考题决定。
具体计算方法是IQ成绩是回答正确作答考题的加权和,权重是年龄组。
图1-1-1是比内智力测验的图示。
考题按照智龄(MentalAge)分组,每个年龄组内的考题由那些本组考生有50%可能回答正确的项目组成。
图1-1-1比内智力测验施测过程示意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