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据司各特本人表示,小说中的部分情节源于一个真实发生过的故事,即达林普尔家族(Dalrymplefamily)的历史,这个家族在大约200年的时间里,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学等诸多领域涌现出许多天才。
小说中的女主人公露茜(歌剧中的露琪亚)的原型就是著名法学家达林普尔子爵的女儿珍妮特。
他还说当他还是孩童时,姑姥姥就讲过这个故事,后来这成了他母亲在炉边最喜欢讲的一个故事。
关于这个真实的故事,据记载,17世纪中叶,达林普尔子爵的长女珍妮特被许配给了大卫·邓巴。
根据习俗,婚礼由珍妮特的父母安排。
但珍妮特却爱着卢瑟福的阿奇博尔德(保皇党人),后者的家境几乎一贫如洗。
珍妮特的父母当然不接受,他们禁止两人交往,坚持女儿必须嫁给大卫。
出于对传统的尊重,珍妮特在距离她家两英里外的老教堂与大卫举行了婚礼。
当时是夏季,天气炎热,但是她的几位兄弟都记得那天珍妮特双手冰凉。
她走下过道,对家人说“我不想和他在一起”
。
当晚,当这对新人走进洞房后,里面传来凄厉的惨叫声。
当门被撬开,人们发现大卫被严重刺伤,奄奄一息。
而珍妮特浑身是血,手握一把匕首,一边呓语一边哭泣。
人们认为她疯了,不到一个月她就死了。
司各特在自己的小说中把这个真实事件放到了一个更大、更深刻的社会背景中来表现,而多尼采蒂选择司各特这个混杂了战争、掠夺、阴谋和爱情的悲剧故事作为歌剧题材,一方面说明他十分了解19世纪歌剧院观众的兴趣与口味;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流淌在他血液中的“苏格兰”
情结。
1835年,似乎当时意大利歌剧界的现实情况和发生的所有事都在帮助《拉美莫尔的露琪亚》获得成功。
首先,作为19世纪初期意大利歌剧的旗手和前辈的罗西尼(其实只比多尼采蒂大五岁)此时在意大利早已功成名就,辍笔“退休”
,已经五年不写歌剧了。
其次,比多尼采蒂年轻四岁、才华横溢的歌剧创作天才贝利尼令人惋惜地在这一年英年早逝(于1835年9月23日病逝)。
而此时年仅22岁的威尔第(GiuseppeVerdi,1813—1901)尚未显露出他在歌剧领域的王者之相。
于是,即将迈入不惑之年的多尼采蒂理所当然地成为当时硕果仅存的意大利歌剧的领军人物。
贝利尼病逝仅三天之后,1835年9月26日,《拉美莫尔的露琪亚》就在那不勒斯的圣·卡罗歌剧院举行了首次公演,演出毫无悬念地受到热烈欢迎,就像是早就安排好的。
《拉美莫尔的露琪亚》在那不勒斯大获成功后,很快便席卷了整个意大利。
1838年又在伦敦首演,同样大获成功。
受此鼓舞,1839年,多尼采蒂又根据意大利文的台本改编了一个法文版,并于8月6日在巴黎文艺复兴歌剧院首演。
这一次,他如愿以偿,他的歌剧引起了巴黎观众的热烈反响。
《拉美莫尔的露琪亚》不但很快就在全欧洲流行,还于1841年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国新奥尔良举行了首演。
《拉美莫尔的露琪亚》是多尼采蒂全部歌剧中最著名的一部,被罗西尼赞誉为多尼采蒂歌剧艺术成就的顶峰。
在这部歌剧中,多尼采蒂善于利用音乐塑造人物形象、制造戏剧冲突的特点十分鲜明地表现出来,通过灵活运用宣叙调、咏叹调、合唱和多种重唱(二重唱和六重唱),极为细腻地将剧中不同角色的情感世界和心理变化生动地展示在观众面前。
特别是他在歌剧中竭尽全力地展示主要角色的演唱技巧,甚至专为某个歌唱家的声音特长而设计唱段,虽然未免难脱刻意迎合大牌歌剧明星们炫技的嫌疑,但得到了当时若干欧洲最著名的男高音和花腔女高音的热情追捧,也深受19世纪广大欧洲歌剧观众的喜爱。
此外,尽管这部歌剧本身是一部悲剧,但多尼采蒂通过音乐给予了很好的平衡,其旋律丰富优美、轻盈流畅的风格,大大冲淡了悲剧通常带给人的那种沉重感。
可以说,多尼采蒂通过《拉美莫尔的露琪亚》,在严肃的具有时代气息的戏剧中,实现了他所追求的乐观的浪漫主义艺术的理想。
《拉美莫尔的露琪亚》的音乐是多尼采蒂所有歌剧中最好也是最有代表性的,其中以第二幕第二场中的六重唱“是谁在阻拦我”
(Chimefrenailtalmomento)和第三幕的“发疯场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