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天中文网

小人物的悲情与欢乐特拉埃塔的喜歌剧安东纳的布沃(第2页)

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这个故事在欧洲各国有着不同的版本,甚至还向东扩散到了俄国、罗马尼亚,向北流传到了爱尔兰和北欧各国,但在法国和意大利最为流行。

经过多次的演变和改编,到了哥尔多尼的笔下,《安东纳的布沃》已经与最早的故事相去甚远,具有了讽刺现实的喜剧色彩。

歌剧的大意是:两年前为躲避安东纳的公爵马卡布鲁诺的抓捕而逃离家乡的布沃和好友斯特利亚一起悄悄回到了家乡。

因为公爵所爱的公主德鲁斯安娜两年前曾与布沃定下婚约,所以公爵将布沃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小磨坊主卡普西奥的女儿梅尼契娜和女佣切契娜分别爱上了布沃和他的好友,她们将布沃两人保护了起来。

磨坊主发现后向公爵告发了他们。

起初,公主在公爵和布沃之间摇摆不定,但最终背叛布沃同意嫁给公爵,这让布沃很气愤。

经过一番斗智斗勇的较量,最后布沃领导起义农民推翻了公爵的统治,成为安东纳的新的统治者,并颇为大度地成全了情敌公爵与公主的爱情,他自己和好友斯特利亚也分别得到了自己的心上人。

作为一部喜歌剧,《安东纳的布沃》主题轻松、情节单纯,角色基本上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贵族,即公爵马卡布鲁诺和公主德鲁斯安娜,类似正歌剧中的“严肃角色”

;另一类是平民,包括磨坊主卡普西奥及其女儿梅尼契娜、女佣切契娜和布沃的好友斯特利亚等这样的“小人物”

只有男主角布沃的身份相对比较模糊,但充其量也就是一个骑士而已。

这些平民“小人物”

在剧中以“滑稽角色”

的面目出现,给这部喜歌剧增添了轻松、欢快、诙谐的气氛。

喜歌剧《安东纳的布沃》内容上的这种“平民性”

很好地解释了这样一种现象,即当18世纪中期曾经很贵族化的宫廷歌剧艺术普及到一般阶层,并且公共歌剧院面向普通大众开放以后,处在“严肃”

的正歌剧对立面的轻松幽默的喜歌剧为什么能有相当的市场。

喜歌剧的前身是插在正歌剧中的幕间剧,后来才独立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剧种。

在莫扎特以前,早期的喜歌剧的篇幅通常比正歌剧要短小。

《安东纳的布沃》虽然有三幕戏,但像大多数那个时期的喜歌剧一样,全剧的篇幅并不大。

在歌剧的构成上,除了大量独白式的宣叙调外,第一幕和第二幕各有7首咏叹调,第三幕则完全是合唱和二重唱。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本来喜歌剧是作为正歌剧的对立面而出现的,并因此而广受大众的欢迎。

但由于早期的喜歌剧脱胎于正歌剧的幕间剧,所以它不但无法彻底与正歌剧划清界限,往往还与正歌剧有着藕断丝连的联系。

在《安东纳的布沃》全部咏叹调中,最有音乐分量的也恰恰是正歌剧化的两首咏叹调,而且全部为贵族角色所唱,一首是公主德鲁斯安娜在第一幕所唱的“我的心被分成两半”

(Agitatainisento),一首是公爵马卡布鲁诺在第二幕所唱的“如此的忠诚值得赞美”

(Bell’esempiodiza)。

这两首篇幅颇长的经典咏叹调不但完全采用了正歌剧咏叹调所常常采用的“标准”

形式——ABA的“返始咏叹调”

,而且在全剧中起着支撑音乐的作用。

这个例子能够充分说明早期的喜歌剧虽然是与正歌剧相反的一种新的歌剧类型,但却先天性地继承了某些正歌剧的元素,难以完全摆脱正歌剧的影响。

相对于两位“严肃角色”

所唱的形式规整的“返始咏叹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我是个么得感情的杀手掌珠令斗破之元素封神被抛弃的首领领到分配的顶流老公后热搜爆了一拳歼星从长生苟到飞升彪悍农女路子野在霍格沃茨淡定地喝红茶古代养娃日常封神之逍遥不二仙神话三国领主开局签到送封号斗罗穿越诸天,开局救下司理理全金属王座一出场就无敌的主角诸天演道炮灰女的另类修仙隐婚成神从种田开始从斗罗世界开始签到只要我死遁够快师兄他会读心我要做球王沙雕攻在虐文世界搞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