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天中文网

不济命运下的最后抗争维瓦尔第的歌剧巴亚捷(第1页)

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不济命运下的最后抗争——维瓦尔第的歌剧《巴亚捷》

banner"

>

1680年,著名剧作家皮奥维尼(AgostinoPiovene)根据流传的有关帖木儿的传奇故事,写了一部历史题材的剧本《塔梅拉诺》。

1724年,亨德尔根据这个剧本创作了他的同名歌剧杰作《塔梅拉诺》(Tamerlano,HWV18),上演后曾一度大受欢迎。

十年以后,维瓦尔第在1735年再次采用皮奥维尼这个剧本,并以剧中另一主要角色作为歌剧的名字,创作了一部集成歌剧——《巴亚捷》(Bajazet,RV703)。

皮奥维尼这个剧本讲的是14世纪的鞑靼暴君、历史上最残酷无情的征服者帖木儿(Tamerlane,音译塔梅拉诺,又作TimurLenk,1336—1405)与傲慢而不可一世的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苏丹巴亚捷之间的意志冲突的故事。

从剧中的塔梅拉诺和巴亚捷这两个主要角色和剧情的真实性角度说,历史上确有其人其事。

土耳其苏丹巴亚捷战败被俘并死在帖木儿的狱中等部分主要情节也与史实基本相符。

剧本描写巴亚捷成了帖木儿的阶下囚后,宁愿选择自杀也不肯臣服。

帖木儿虽然答应迎娶自私的爱琳公主,却又爱上了巴亚捷的女儿阿丝特莉娅,欲与其结婚。

可是阿丝特莉娅却与帖木儿的盟友希腊王子安德罗尼卡相爱,后者迫于帖木儿的**威不得不放弃心上人。

最后的结局是阿丝特莉娅刺杀帖木儿未遂,巴亚捷自杀,帖木儿受到震动,成全了阿丝特莉娅与安德罗尼卡的爱情。

维瓦尔第的《巴亚捷》与亨德尔的《塔梅拉诺》都采用了同一个剧本(就像他们都采用相同的剧本创作《朱斯蒂诺》一样),但这两部歌剧在很多方面并不具有太多的可比性。

尽管两部歌剧先后问世的时间相差不过十年,两位作曲家创作时的境况却大不相同。

亨德尔1724年写《塔梅拉诺》的时候,他的歌剧事业在英国蒸蒸日上,时值壮年的亨德尔在伦敦正处于其歌剧事业的鼎盛时期。

而十年后《巴亚捷》问世的时候,维瓦尔第的歌剧在意大利已经开始“过时”

,年近六旬的维瓦尔第正走上下坡路,步入他歌剧事业的衰落期。

维瓦尔第的鼎盛时期出现在18世纪20年代,他被公认为是18世纪早期威尼斯乐派的代表性人物。

从17世纪起,威尼斯就一直被视为欧洲歌剧的中心,经由蒙特维尔第和卡瓦利等威尼斯作曲家们建立起来的显赫声誉让威尼斯在欧洲歌剧界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长达几十年之久。

但是,进入18世纪30年代,随着意大利南部城市那不勒斯的日渐崛起,聚集起以著名诗人兼剧本作家梅塔斯塔奇奥(PietroAasio,1698—1782)、新锐歌剧作曲家哈塞(JohannHasse,1699—1783)以及著名阉人歌手法里内利(CarloBroselli,1705—1782)、卡法雷利(Caffarelli)等歌剧创作和演出界名人为代表的势力集团,那不勒斯开始取代威尼斯,成为新的欧洲“歌剧之都”

从那时起,意大利观众的审美和欣赏歌剧的口味也逐渐发生了变化,他们开始接受那不勒斯歌剧那种程式化的内容和矫揉造作的音乐风格。

那不勒斯歌剧是当时的一种“时尚”

,就连维瓦尔第的大本营威尼斯,当地的歌剧舞台也被那不勒斯歌剧占领了。

当时,威尼斯的歌剧院到处都在上演那不勒斯歌剧。

在这种情况下,维瓦尔第的威尼斯歌剧自然成了被排挤的对象。

不再受欢迎的维瓦尔第选择了离开家乡去各地旅行,一边作为剧院经理人组织歌剧团巡回演出,一边继续创作新的歌剧。

1735年,他在意大利北部城市维罗纳创作了一部带有明显政治色彩的歌剧,这就是《巴亚捷》。

巴亚捷这个角色的原型是在历史上号称不可战胜的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苏丹巴耶塞特一世(BayezidI,约1360—1403),1389—1402年间在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我是个么得感情的杀手掌珠令斗破之元素封神被抛弃的首领领到分配的顶流老公后热搜爆了一拳歼星从长生苟到飞升彪悍农女路子野在霍格沃茨淡定地喝红茶古代养娃日常封神之逍遥不二仙神话三国领主开局签到送封号斗罗穿越诸天,开局救下司理理全金属王座一出场就无敌的主角诸天演道炮灰女的另类修仙隐婚成神从种田开始从斗罗世界开始签到只要我死遁够快师兄他会读心我要做球王沙雕攻在虐文世界搞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