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有很多人在理解这句话的时候,认为无违是“不要违反”
的意思,父母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
孔子的解释不是这样。
孔子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不要违反礼节,这就叫作无违。
“生,事之以礼”
,指的是一个人要依据礼法,有原则地对待自己的父母。
关于如何对待父母,周朝有明确的礼法,但这并不表示要一切听父母的。
孔子认为,作为子女也要有自己的独立人格。
“死,葬之以礼”
,父母不在了,要葬之以礼。
葬之以礼,代表着一种节制。
当时的贵族,下葬时的陪葬品非常奢侈,常常用一些超规格的祭祀品,导致劳民伤财。
但是平民百姓如果因为贫穷而把父母的遗体随意处置,不安葬,也是过分的。
祭之以礼,指的是在祭祀的时候,也用符合礼仪的方式。
为什么孔子不对孟懿子讲这些?
因为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在鲁国当政后,经常会做很多越轨的事。
比如说“三家者以《雍》彻”
,他们在祭祀自己的祖先时,竟然将国家祭祀先祖的歌作为祭祀礼乐。
对于这些贵族而言,这合乎礼法吗?孔子认为这是非常过分的事,是可忍,孰不可忍,孔子甚至因此还骂过他们。
孔子的观点是,倘若真的想对祖先尽孝,就不要把祖先的地位抬得过高,给他们超出身份的待遇。
如果非得按照对待皇帝、君王的方式来祭祀自己的祖先,其实是给祖先抹黑。
孔夫子讲的第一种孝,就是无违,也就是不要违反礼节。
后文还有孔子讲“孝”
的内容。
面对不同的人,孔子对孝的定义并不一样。
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孔子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