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语文课?大不了是凸显你们的语言训练功能。
文学课?那就要继续讲述故事了。
本想讲《安东尼的平底锅》,或者《神奇变身水》的。
都是很好玩的图画书故事,也可以拿来作说话的素材,只是事到临头,居然电脑罢工,让你无计可施,只好拿起比尔·皮特的作品里其中一本来讲,选的是《别了,梧桐树》。
故事之前,是一段朗诵,读的是《全世界都对我微笑》,题目很好,不过,也就这一句精彩。
然后是读故事,问题冒出来了。
孩子们显然不在状态,专注力不够,怎么暗示,怎么提醒,甚至使出小惩罚,都无济于事。
直到你把某君请出来,他就站在那里作昏睡状,逗得孩子们哈哈笑。
抑制住内心的焦躁与怒火,你问他是不是不喜欢这个故事,他点头说是,你请他到后面的书架旁自己看书。
安顿好他,继续往下讲,心里已经失去了平静。
果然,没讲多久,就下课了。
然后,是愤愤不平的你,和一群顽劣的孩子,长达两节课的谈话,分析,商讨,认错……
在那段时间里,你们重点讨论,什么是“尊重”
,什么是“自律”
,什么叫“珍惜”
。
讨论离不开一个个故事,一点点的细节。
语重心长,你坚持不生气。
事后想了想,还是套用几米的那本书名最好——孩子的错都是大人的错。
从你的教学行为可以看出教育机智还是不够,所谓儿童的课堂儿童本位,你仍然没做到。
首先,所选的故事,虽然很多孩子会喜欢,但是毕竟文学性强了点,要他们全部进入,很难,而且,这样的作品,未必适合讲述。
其次,当孩子出现游离时,你拿出《大卫上学去》翻到其中一页,效果没有之前明显,因为这只是一个手段,所以总会受到局限。
为什么不跳出来,从那个故事跳到这个故事来,其实就是用这本书做一个常规教育的引导,讨论一个又一个“不可以”
背后的意义。
孩子就会知道自己的言行出了什么问题,需要怎么调整。
办法总比问题多,只是,你有没有好好去想,去变通,而不是对孩子一味地责怪,一味埋怨,甚至委屈、伤心、失望……
一堂不成功的课,总会教会你很多,你就这样和你的孩子们在这间彩色的阅读教室里且行且珍惜,且行且成长。
“很久以前……”
教室里的文化阅读课总是在这个声音里开始。
这次,你为孩子们准备的图画书是《我是霸王龙》。
恐龙的故事总是特别吸引孩子,以前读冰波的《狼蝙蝠》,那是一部长篇,他们可以一口气读完,合上书时,不少孩子已是泪流满面。
你给他们读《你真好》《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孩子们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宫西达也的这套恐龙系列的温馨故事。
对于第三本《我是霸王龙》,已经期盼好久了,这种期待,让他们在课堂上显得格外兴奋,小家伙们纷纷围着你坐在一起。
这就是图画书的魅力。
故事讲的是很久以前在一个悬崖顶上住着翼龙爸爸妈妈,有一天,小翼龙出生了,爸爸妈妈很高兴,开始用心地抚养着宝宝。
爸爸希望他成为一只强壮的恐龙,妈妈希望成为一只善良的恐龙;爸爸教他怎么飞行,妈妈教育他要帮助别人。
翼龙终于长大了,尽管妈妈很舍不得,但是,他毕竟要学会独立,于是,就把他一个人留在了悬崖顶上。
早晨,小翼龙醒来,发现爸爸妈妈不见了,等呀等呀,哭呀哭呀,最后睡着了。
这时,一头霸王龙爬了上来,眼看就要抓住毫无防备的小翼龙……火山喷火了,大地摇晃起来,霸王龙从悬崖顶上骨碌骨碌地滚了下来摔倒在地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