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如今是即替他消除了后患,又减少了开支,自己都不知道怎么感谢他们……
“陛下,行朝随迁官员都已清查完毕,请陛下预览!”
今天的是陈仲微提请召开的朝议,汇报工作,并听取下一步的安排,因而先启奏道。
“呈上来!”
赵昺点点头道,可他看到那后有两尺的名册心不由的往下一沉。
“陛下,吏部受命后队入琼的官员进行了统计,共有文武官吏八千八百九十六人,其中有品者六千余人,有职者三千六百余人!”
陈仲微又禀告道。
“嗯,心向朝廷的官员还是不少啊!”
赵昺满意地又点点头,他还是略感欣慰,仁宗时代中央内外属官已过一万七千人,现在少了一半多。
不过心里却苦啊,若是落实,在琼州之地如此高的官员比例估计也能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了,而这其中还有许多赋闲的官员都需要自己来养活,不过看来吃白饭的人是少不了啦!
“禀陛下,臣与各位宰执尊圣谕重新梳理和勘定各省、台、寺、监定员,消减虚设之职,行朝可安置官员一千二百余。
地方各州县三百余,军中六百余!”
陈仲微禀告道。
“嗯。”
赵昺边听,边翻看名册嗯了声。
赵昺这些天也做了些功课,他知道在宋初赵匡胤曾面临与自己同样的窘境,出于稳定人心、巩固政权之必须,又有提拔资序低而有才干的新进之士担任要职、安置无能或不甘臣服官员于闲散之便,其积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与之同时,也带来了明显的弊病。
原来的省台寺监官,变成了闲散官或阶官,除非特敕,不治本司事,造成了官制的紊乱。
由于官吏的数量越来越多,实际职务和工作内容又有限,于是这些官吏中有很多都成了虚职。
时人称“居其官,不知其职者,十常。”
意思就是说,占着官位,却整天没事干的,十人里面就有个,跟现在的吃空饷差不多。
知道是一回事儿,实际操作又是一回事儿。
赵昺当前无论是出于稳定的需要,还是保留骨干的需要,都要搭起台子,不能总弄个草台班子唱戏。
因而他提出要适度压缩各省、台、司、监官的人员,加强基层力量。
解决部分官员安置的同时淘汰一批实在是无法使用混吃混喝之流,为将来的扩充留下余地。
所以对于他们的工作还是很满意的。
“陛下,为保留有才能者,暂又无法安置的,臣等以为可入学士院,及翰林院;部分通过州试和省试者,可入国子监学习,以为国育才;实不堪用者可勒令部分人员致仕,以减少朝廷开支。”
陈仲微又奏道。
“可行!”
赵昺犹豫了下颔道。
心里琢磨裁员的方式古今差不多,对于部分有才能的人调换单位先养起来,等待有机会再起用;年轻还有培养价值的人去上学;干啥都不行的人就一半工资内退了。
不过赵昺对将部分人安排到学士院和翰林院还是有些微词的。
这学士院其实就相当于皇帝的秘书处,翰林学士有“天子私人”
之称,他们的主要工作是掌内制及起草宫内各种活动文书。
另外还有一个作用就是侍从皇帝以备顾问、献纳之任,也就是作为皇帝的智囊、参谋,运用其娴熟于胸中的历代典章制度与帝王学的知识,出谋画策。
因为翰林学士亲近皇帝,可以左右皇帝决策,又易得人主赏识擢拔,成了宰执官储材之地。
所以其入选也难,入选后任也重、位亦崇,是士人们十分企慕之地。
而赵昺知道满朝能符合这个条件的人早已位列宰执,或委以重任,他们这么安排其实是掩盖另一个动作……,!
七月,海南岛到了最为酷热的季节,行朝重建机构工作也进入关键点,这可以说是一场极为艰巨的任务。
?当年赵昺入琼时一直苦于缺少有经验的官员,不得不矬子里拔将军,以补充不足。
可等行朝迁琼后,他反倒为官员太多的问题起了愁,这不仅仅是要为他们放薪俸,解决住房,还要给他们安排工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