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赵估不甘心道:“江耘可在,让他来见我。”
“也走出了门。
唔,像是去了滴水书院。”
瘦竹奇道:“滴水书院?是何去处?”
赵估道:“既如此,我们同去。
那书院,联倒不曾去过,李姑娘若无事,前方带路。”
李清照如何敢拒绝,自是应允。
滴水书院地处城南。
一路人多眼杂,四人正好一辆马车,往城南而去。
杨明镜身为翰林书院之人,待遇优涯,公务却是极少。
偏偏他又是个闲不住的人,滴水书院成了他平日的好去处。
那些贫寒的学子虽然资质平平,却肯上进,求学之心坚渴。
杨明镜亦是苦读出身,既对了脾胃,教授起来便是很上心。
一路教下来。
虽然是些启蒙的童学。
却也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此刻,他正坐在一群学生的身后听着台上老师的授课。
讲台之上,正站着一位白衣青年。
修长挺拔的身姿,气度非凡。
近两年的官场历练并没有磨去他身上那一丝清明之气,全无疲态,声音高亢有力。
江耘正指点着挂在墙上的大宋全舆图,下面一帮学生竖着耳朵听得极用心。
“我大宋全境共有二十四路,各有三路与辽、夏接壤,此处乃是平原之地,黄河之水起至西北吐蕃之地,流经夏辽,经入我大宋境内,迤逦向东入海,此乃千里沃野之地,中原之根本。
东临大海者有四路,包括江南之地,商业达,是我财富之所在。
由东部港口出海南下可达南洋。
玉米之种便是由南行的商队寻访而来,在浏阳试种成功的。”
江耘侃侃而道。
授课之时,江耘瞧见赵估兄妹俩和李清照、瘦竹先生走了进来,悄悄地坐在最后,并一把按住了欲起身行礼的杨明镜,他便知道,赵估不想打断他,便不在意,继续他的地理论座。
下边有一个。
学生感兴趣道:“江先生,我听人说那玉米最是好吃,既然如此,那南洋必是宝物众多,何不再寻些金米、银米来?。
江耘笑着道:“问得好。
是有许多我大宋不曾有之物。
怎奈隔洋过海,路途遥远,尚少人探寻。”
那个学生高声道:“教格物与筹算的元先生也是这般说,只是他那闽南腔说起南洋之事来,远远不如江先生说得好。
待我大了。
我去南洋寻那些个金米、银米!”
众人哄堂大笑。
江耘亦是欣喜,说道:“小鬼头,有志气!
但那些个作物长在南洋。
却不一定服我大宋水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