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第一节职业选择理论
banner"
>
我们的一生面临着很多选择。
在当今的职业社会中,我们可以看到:大中专毕业生在进行职业选择,工作一两年的在职人员寻思着谋得一个更适合自己的职位,工作多年的老员工也在认真地谋划“什么是自己可以长期从事的职业”
,甚至临近退休的人们还在想“退休以后我可以干点什么来发挥余热”
……这种种的现象表明,职业选择不仅仅是个体在成长和发展阶段中的关键行为,而且是人们在职业生涯的各个阶段中都有可能遇到的问题。
一、概述
(一)职业选择是一个匹配的过程
大多数职业选择理论认为,人们在选择职业(工作)时,无论是否有意识,都会选择那些与自己独特的需要、动机、价值观和才能相匹配的职业(工作)。
职业选择理论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帕森斯、霍兰德及萨帕的观点。
按照帕森斯的观点,个人在必须进行职业选择时会有意识地按以下程序进行:分析自己的职业长处和短处,收集职业方面的信息,再做出决定。
霍兰德的理论也认为职业选择是一个职业与人相匹配的过程,他认为职业兴趣是人格的一种表现,人们所寻找的工作环境应当能够使得人尽其才,人们是否能在一个职业领域中稳定地工作取决于其个性类型与职业环境是否适应或匹配。
众多的研究表明,个性和职业环境之间的匹配可以带来很多好处,如对工作的满意度更高、工作的稳定性增加、工作更投入,反之,如果个性与职业选择不匹配,人们将会有更多负面的体验或感受,并可能导致职业的重新选择。
萨帕所做的广泛研究也是建立在个人与职业相匹配这一概念上的。
在他的模型中有一个关键的概念,即人的自我意识(个人对自己的看法,或者说是经过实践检验后形成的心目中的自我),这种自我意识包括我们认为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如能力、个人特点、需要、兴趣和价值观。
萨帕认为,由于可以选择职业,人们有可能扮演与自我意识相适应的角色。
现实生活中,人们选择职业时往往也实践着这样一个过程:人们提出自我的概念,对一系列职业形成印象和信念,然后步入与自我意识最匹配的职业领域。
人们在选择职业时,应当先确定自己的能力、需要、价值观,然后选择适当的职业目标,最后选择那些最适应这些目标的职业。
综上所述,人们在进行职业选择的时候都在寻求个人与职业之间的匹配,这种匹配体现在个体独特的需要、动机、价值观、能力、个性、人格及自我意识(自我概念)等诸多方面,人们往往更倾向于选择那些与自己的个体特点相匹配的职业(工作)。
(二)职业选择是一个发展的过程
如前所述,虽然有众多的研究或经典理论认为人们在选择职业时会注意职业与个体特点的匹配,并且在职业选择的过程中这种匹配的意志一直在起作用,就如同我们经常听到的“找一个合适的职业(工作)”
,这其中的“合适”
就是将求职者与职业自觉或不自觉匹配的结果,但是职业选择不是一个简单的人职匹配问题,也不是在人生某一个时间点上发生的一个事件。
我们通常把职业选择看成是一个随着时间而演变的、开放的、逐步发展的过程。
职业选择本质上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众多的研究者为提示这一过程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其中最典型的还是萨帕及其同事的研究。
这是因为萨帕认为,个人只有经过多个发展阶段并有所收获,才能形成自我意识,进而转化为有关职业的内容,最后才能决定自己应当选择哪种职业。
从理论上讲,人的一生都有选择职业的需要。
人们总是通过不断地考察来了解自己,了解各行各业的职业(工作)。
萨帕指出,孩子对职业的考察是在家中、学校、打零工时进行的。
也就是说,人们即使处于童年,还在家庭的庇护下时,自我的概念就已经开始形成,自己这一生将要扮演的角色已经显露端倪。
人们接受学校教育的时候也能了解自己,课堂内外,他们都有机会深入地认识自己。
完成作业、参与各种业余活动、与老师和同学讨论,这些都可以帮助个体形成自我意识和世界观。
兼职和假期的临时性工作也提供了进行现实测试的机会,比如通过搞促销、当店员或其他一些临时性工作,人们可以直接考察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不断了解自己的能力与兴趣。
正是这样,人们在青少年时期逐渐成熟起来,自我意识逐渐稳定、清晰、现实。
这些与埃里克·埃里克森的生活发展模型是相同的:在青少年时期,人们体验现实,发展能力,形成更肯定的自我认识。
对于院校的学生来说,有相当一部分正是个人成长发展、早期相关生活体验、对自己喜恶和特殊能力的了解等方面的原因,促使他们想选择当前的专业作为自己的职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