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四网络公开课:拓展思想的深度
banner"
>
网络公开课,顾名思义,就是是以网络为主要媒介,来进行传播和共享的公开课,以使更多的人能够通过网络平台共享全球优质的公开教育资源。
具体来讲,网络公开课是指由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耶鲁大学等世界一流名校推出的,以教育资源共享为主要目的,在网络上公开宣传的优质大学课程。
网络公开课是在遵守知识共享许可协议的前提下,通过网络向社会免费开放的,某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总和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其中至少包括课程大纲、课程日历、讲授笔记或类似内容等一套完整的,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课程资源。
本书主要是指以网络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公开课程。
[2]
(一)发展历程
网络公开课起源于英国,随后美国的“公开教育资源”
(OpeionalResources,OER)运动开辟了社会公众通过网络“享受”
世界名校课程的通道。
伴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公开课如火如荼地发展开来。
1.国外发展历程
作为英国远距离教学,网络公开课的教学方式可追溯至1969年英国成立的开放大学。
随着数字电视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远距离教学模式的理念和实践也发生了重大变革。
直至2001年,美国开展了一项名为“公开教育资源”
的运动,麻省理工学院率先实施了该计划,学院将其全部的课程资源公布在网络上,希望让遍布全球任何一个角落的任何网络使用者都可以免费使用。
随后,耶鲁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哈佛大学等世界各大名校也纷纷加入免费传播公开课资源的行列。
于是人们能够很便捷地通过网络找到世界名校的网络课程。
2006年,美国苹果公司开设了iTunesU(U代表Uy,大学)学习频道,把美国国内多所知名高校的公开课资料集中起来,这更像是开辟了一块新的知识天地。
据统计,截至2011年年底,iTunesU的课程下载量已经突破了6亿次。
2.国内发展历程
2003年,我国教育部也启动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
,其中的“精品课程建设工程”
计划在2003—2007年建设150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精品课程上传至网络并免费向社会开放,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截至2006年,已评审出1139门国家级精品课程。
2011年4月,复旦大学与网易联手打造网络公开课,首开国内高校网络公开课程之先河。
首场报告即为台湾著名历史学学者王汎森的系列讲座之一,题目是《执拗的低音》。
据统计,复旦大学平均每年有2000多场各类学术讲座,当时复旦大学筛选了5年来的大约500场优秀讲座的视频,期望以网络为突破口,与社会各界共同分享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学术文化资源,并以此为契机推动国内网络公开课程的快速发展。
2011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启动2011年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工作的通知》,旨在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展示我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独特的教学方法,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促进高等教育优质资源的普及共享,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满足学习型社会的需求。
首批视频公开课申报只面向39所“985”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