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自互联网诞生之日起,国内外就有学者提出,以英语为主要语言的互联网信息将裹挟着西方的价值观、意识形态,“自西向东、自北向南”
席卷全球,形成“文化殖民主义”
。
美国凭借其创新优势、信息产业的主导地位,当仁不让地成为世界最大的“信息宗主国”
“新文化殖民主义”
的受益者。
教育是文化的表现形式,是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以慕课为代表的在线教育在全球迅速普及,将直接或间接地改变西方国家的教育观、学术理念,而这可否看作一种教育新殖民主义,值得各国人民深思。
在慕课大潮下,如果一个国家和地区在还没有认清慕课的本质和实际效用下便全盘接受,将其当作万能良药采用,便有可能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丢掉本民族、本文化中的思维习惯以及教学方式方法。
这并不是说发达国家的教育理念、慕课这样的教育形式不好,而是说它们能否适用于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文化背景,需要辩证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三)数据主权之患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数据作为资产的价值不仅日益突出,其作为政治和战略资源的价值也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
美国已经把大数据应用于国家创新战略、安全战略、产业发展战略以及信息网络安全战略的交叉领域,对大数据予以高度重视。
近年来,尤其是斯诺登事件后,中国已有不少专家学者呼吁从国家战略安全、数据主权的角度来看待互联网和大数据。
进入社交网络和自媒体时代,互联网的自我进化、自我组织、自我推广能力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新的网络应用能够在极短时间内迅速得到全球用户的青睐,慕课也不例外。
有朝一日,慕课平台在全球得到大规模推广应用时,必将会有百万、千万量级的网民参与,随之产生大量的用户属性数据和在线学习数据,而这些数据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也是涉及数据主权的。
因此,应当充分考虑在线教育数据的潜在价值,努力建设并推广应用我国自己的慕课平台,避免过度依赖国外产品。
其实,在搜索、电子商务、社交、门户网站等诸多领域,我国都拥有自己的互联网品牌,这一点对慕课应用来说是很好的借鉴。
(四)输出国家软实力
慕课意味着校园围墙正在被打破,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已经成为时代的必然,传统意义上的大学职能将会发生颠覆性的变化,教育会超出现有的教育范畴,会成为国家文化和软实力输出的重要载体。
因此,慕课在带来挑战的同时必然也意味着机遇。
全球化与互联网给我们的传统文化与教育带来很多冲击,但也打开了国门,让我们可以更深更远地走出去。
基于网络平台的慕课,是一条帮助中国高等教育走向国际化的“捷径”
,这种在线教育方式在短时期内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大学部分学科和教师在国际上的知名度。
2014年6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访问英国期间,签署了一系列中英合作备忘录,其中一项就是由英国Futurelearn公司与复旦大学合作开展慕课教学。
在国际主流慕课平台上,最受欢迎的中国课程大多是人文学科,在其背后的中国运作者们看来,这可以看成另一种“文化主权”
的争夺。
慕课的发展不仅是一场教育的大变革,更是文化领域的汹涌竞争,要想把握住互联网时代的特殊机遇,我们必须做好“战斗”
的准备,坚守自己文化与教育的阵地,大力输出传统文化与思想价值,提升国际知名度和文化软实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