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据此可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辍学率高,完成率或通过率低,是共同存在的问题,这严重阻碍着慕课的快速发展。
(二)慕课学习半途而废的原因
果壳网在2014年10月9日至10月16日发起了针对慕课中文用户的大规模问卷调研,有效样本为5981份。
调查发现,在国内用户中,有43%选择了2~3门慕课课程学习,有29%选择了1门课程,有25%选择了4~10门课程。
但是,可惜的是,67%的用户1门课程都没完成,16%的用户所选课程完成了不到一半,只有6%的用户完成了所选的全部课程。
依此分析发现,阻碍学生完成慕课课程的原因具体体现在投入的时间有限(59%)、缺乏毅力(55%)和语言障碍(55%)等方面。
一是学生投入时间有限或不足。
慕课与网络公开课相比,更像一个课堂,它有固定的开课时间,有作业和考试,每周都在更新视频。
不少人坦言,放弃慕课课程学习的原因有很多,如在某一阶段里工作特别忙,选的课已经开了好几个星期,赶不上节奏,不得不放弃之前的课程等,因此半途而废的情况较为普遍。
同时,大部分的学生都是跨学科专业的,对于他们来讲课程会有难度。
有的学生选课时计划得很好,但是课程进行的时候就会出现时间规划和拖延的问题,他们往往会高估自己的能力和时间。
二是学生缺乏毅力。
每周花几小时,在电脑上听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的名师讲课,和世界各地的学生互动,使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似乎一夜间炙手可热,人们像追热门剧一样追人气课。
但是,对于很多学生,他们一看到更感兴趣的课,便会放弃之前的课程,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去认认真真地完成自己所选的课程,心猿意马现象严重,出现低通过率和高辍学率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是语言障碍。
目前我国与国外相比,慕课尚不成熟,学生每周花几小时,在电脑上听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的名师讲课,但国外教师的授课方式都是以英语或者本国语言进行,那么国内学生的英语水平整体没有达到顺利跟上学习的要求,导致了辍学率高和通过率低,对此当务之急是如何以创新的方式实现慕课的“本土化”
。
四是学生本意不在追求完成率。
当前阶段,许多学生纯粹是出于兴趣修读慕课课程,也可能更多讲求实用性,只学习课程的某个章节。
即使全部读完,也未必全部去参加测试并通过测试最后拿到结课证书。
对更多学生而言,只是为了获取自己希望获取的那部分知识,因此很多学生并不学完全部课程,也不参加考试。
(三)慕课的价值不完全体现为完成率
从网站用户体验的角度来讲,完成一门课代表用户走完了设计者设计的整个流程。
一个完成某门课获得证书的用户可能更愿意分享自己的成绩,可能更愿意参与下一门课程,也可能更容易流失掉,一切都要看数据。
流失掉的用户为什么会流失,是因为认为自己学完了,还是因为觉得没学到东西?留下的用户为什么会留下,是觉得东西没学完,还是因为上一门课的体验好所以决定再上一门?
人们关于慕课的完成率的认识其实还是停留在传统课堂的思维模式里。
慕课的一个优势所在就是可以大胆尝试、不计后果。
如果传统课堂可以随意选课退课,那么真正想上课的也许会选不上课程,这就带来了不好的影响。
传统课程的机会是有限的,上课的人需要珍惜机会,也就不能随意挂科,挂科是一个道德和态度的问题,假如一门课程在传统课堂上通过率是4%,那么教师的课程设计是完全失败的。
但是,到了慕课上,思维模式就需要转变,这4%的通过人数已经远超传统课堂,而大胆地尝试选课的行为并没有影响到其他人,因为理论上课堂的容量是没有限制的,也并没有给教师带来不好的影响,而且每个人都会有他自己的收获。
从慕课的价值来看,完成率并非其价值的唯一体现,就如一位匿名学习者说:“一名蹩脚程序员乱入C语言课,看了两段视频终于弄清楚什么叫指针,这创造了价值。
一名抑郁内向的女孩,默默看完积极心理学所有课件,但一份作业不交,却决定坚强活下去,这创造了价值。
一名高校退休教师,‘披马甲’混入各个课程,专门在论坛为人排忧解难,这创造了价值。
一名企业高管,手机装上慕课App,塑造自己爱学习的形象并成功激励员工步入学习型社会,这也叫创造了价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