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巴赫,我在路上——施塔特费尔德的泛音魔术
banner"
>
巴赫的全部思想绝不可能被全部诠释,但年轻的德国艺术家马丁不仅仅是在弹奏巴赫。
——《时代周刊》德文版
终于见到了施塔特费尔德。
2010年5月14日,一个初夏的午后,借施塔特费尔德于国家大剧院举行签售及见面会之机,我与他聊了半个下午。
大概因为长得太帅的缘故,将他视作偶像的粉丝与纯粹的乐迷人数旗鼓相当。
28岁的施塔特费尔德始终带着淡淡的笑容,年轻的额头,有着范恩斯一般深邃的目光。
谈话伊始,我便迫不及待地抛出一个又一个问题。
他的谈吐就如同他的音乐一样,充满着条理和智慧,并不断以深刻的洞见表明他与那些外形靓丽、包装时尚的新锐同侪们的不同。
风华正茂,同学少年
马丁·施塔特费尔德(MartinStadtfeld)生于德国西部的盖肯巴赫,1980年,年仅9岁的施塔特费尔德举办了他的首次个人独奏会,13岁便进入法兰克福音乐与表演艺术综合大学,师从纳托契尼(LevNatoy,布梭尼大赛得主)。
2002年,22岁的马丁赢得了莱比锡国际巴赫钢琴大赛,并成为该项比赛空缺14年之后的首奖得主,也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得主。
也正是这一年,他引起了索尼公司的关注,从2003年起,他被纳入到索尼的旗下。
首张专辑为2003年发行的“哥德堡变奏曲”
,引来如潮好评。
之后,施塔特费尔德的名声打响,排名迅速上升,堪与艺界泰斗齐名。
2004年10月,他凭借“哥德堡变奏曲”
唱片捧回德国“古典回声大奖”
的“年度青年艺术家”
奖项。
作为新科“巴赫之声”
,他以第二套专辑“纯粹巴赫”
再度爆发,用意大利协奏曲、二部及三部创意曲、第二法国组曲及布索尼和希洛蒂的巴赫改编曲将两张CD塞得满满当当……唱片当即雄霸德国古典榜的冠军位置。
因为在诠释巴赫方面的优异表现,2005年,施塔特费尔德再次荣获德国“古典回声大奖”
的“年度独奏录音奖”
。
作为一位天资聪颖,后天依然勤奋的青年演奏家,他于2005年继续灌录了莫扎特的第二十号及第二十四号钢琴协奏曲,2007年灌录了舒伯特的降B大调(D.960)及G大调(D.894)钢琴奏鸣曲,以不间断的声音向乐界展示他在古典主义曲目方面同样具有深厚的造诣。
在“纯粹巴赫”
唱片发行四年后,他再度回到擅长的巴赫领域,推出了“平均律键盘曲集”
(第一卷,双CD)……他似乎因深怀诠释巴赫的禀赋而身体力行,不可遏止地探求着,发出独特的思索之声。
音色、音响、音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