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总序
banner"
>
地理的区域性始终是地理学者关注和探讨的重要论题。
编纂一套中国省市区的地理丛书,对认识中国地理的区域规律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对加深理解中国国情也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地域辽阔,南北和东西都跨越5000多千米,陆域面积约960×104km2,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104km2。
由于中国地域差异大,自然地理呈现出极为丰富的多样性特征;由于中国历史悠久,人文地理也呈现出一派绚丽多姿的景象。
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在一个行政区内叠加在一起,构成一部丰富多彩的省市区地理,即组成了环境、资源、人口与发展的区域格局。
“中国省市区地理丛书”
正是从综合集成的角度,系统地梳理中国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的环境、资源、人口与发展特征,并从全国的角度,阐述其区域时空变化规律。
中国国情特色鲜明,人口众多,地区发展不平衡,环境分布地带性明显,资源保障不平衡等因素较为突出。
“中国省市区地理丛书”
正是从历史透视的角度,分析了省、直辖市、少数民族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地理过程的形成与发展规律,特别是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格局,在这个意义上说,丛书是对已完成的《中国地理》《中国自然地理》《中国经济地理》等重要学术著作或教材的补充。
“中国省市区地理丛书”
的主要功能:一是中国地理课程和乡土地理课程的教学用书和教学参考书,完善高校师生和中学教师的区域地理教学的教材支撑体系;二是降尺度认识区域地理的科学著作,为区域研究者提供参考;三是从地理视角介绍中国国情、省情、县情的系统总结,为国民和各级管理人员提供地理信息和国情教育参考。
“中国省市区地理丛书”
的编纂,对深化辖区主体功能区的规划,加快缩小区域差异,特别是城乡差异,探求可持续发展的区域模式,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等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科学发展模式的确立,需要客观把握国情、省情、县情,也需要认识辖区的地理规律。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快速发展,中国与世界的发展已息息相关,同时中国各省市区的地理格局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对于任何一个省市区来说,今天的发展都离不开与相邻的省市区甚至国家和地区的密切合作。
了解邻接省市区的地理格局,对构建相互合作的区域模式和网络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
特别是处在同一个大江大河流域,或处在同一个受风沙影响的沙源区,或处在一个共同受益的高速交通线或空港枢纽区的省市区,更需要相互间的了解和理解、合作与协同,以追求共同发展,实现双赢或多赢的目标。
“中国省市区地理丛书”
使读者可以从降尺度的视角,更全面地认识中国的地理时空格局,加深对中国国情方方面面的理解;也能在省市区的尺度上,对中国地理进行系统而综合的深化研究,并能帮助决策者从省市区对比的角度,更客观地审视和厘定本辖区发展的科学模式。
“中国省市区地理丛书”
由35本组成,包括1本中国地理纲要和23个省、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的34本分册。
在每一本省级辖区地理图书中,都集中体现了“中国省市区地理丛书”
的整体框架,即突出其辖区的地理区位,区域环境、资源、人口与发展的总体特征,区域地理的时空分异规律,区域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等。
此外,对省级区域地理,在突出辖区整体性特征的同时,更要重视辖区的区域差异,特别是城乡差异;对直辖市的区域地理,在突出其城市化的区域差异的基础上,高度关注城市可持续发展遇到的突出的地理问题;对少数民族自治区的区域地理,在高度关注其自然环境多样性的同时,突出其民族自治区域的特色,特别是语言、文化等文化遗产的区域特征;对特别行政区地理,更加关注其特殊发展历程及国际化进程的地理特色和人口高度密集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等。
34本分册具有统一的体例和结构框架,包括总论、专论和分论三个部分。
总论,是各分册的地理基础,是丛书分册之间可比较的部分,主要阐述各省市区的地理区位、地理特征和地理区划。
地理区位是区域地理的出发点,强调从自然生态、文化和经济等多个视角,理解地理区位的特点和优势,结合行政区划与历史沿革,凸显各省市区的国内地位与区际联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