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第二节行政区划
banner"
>
湖南省现行行政区域在周朝为荆州南境,春秋战国时期纳入楚国版图。
秦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湖南地区设置有黔中郡、长沙郡。
西汉实行州、郡、县三级制,与封国并行。
湖南境内设有武陵郡、桂阳郡、零陵郡和长沙国。
王莽新朝曾废长沙国改立长沙郡,桂阳郡改南平郡,武陵郡改建平郡,零陵郡改九嶷郡。
东汉时恢复原郡名,但长沙不再立国而保留长沙郡。
三国时期,湖南地区为蜀汉和东吴角逐之所,零陵、武陵郡属蜀,长沙、桂阳郡属吴。
后零陵、武陵郡归入东吴版图,并增置南郡、临贺郡、衡阳郡、湘东郡、天门郡、昭陵郡6郡。
西晋时,湖南分属荆州、广州。
东晋偏安江左,湖南分属荆州、湘州和江州。
南朝宋、齐和梁前期,湖南分属湘州、郢州和荆州。
陈朝时湖南分属荆州、沅州、湘州。
隋朝裁并州、县,改州、郡、县三级制为郡县二级制。
湖南省境设8郡:长沙郡、武陵郡、沅陵郡、澧阳郡、巴陵郡、衡山郡、桂阳郡、零陵郡。
唐初改郡为州,武德四年(621)置潭州总管府,管辖潭州、衡州、永州、郴州、连州、南梁州、南云州、南营州8州。
武德七年(624)改总管府为都督府,统辖潭州、衡州、永州、郴州、连州、邵州和道州。
太宗朝始设道,道下设州(或郡),州下为县。
湖南分属山东南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黔中道黔州都督府。
广德二年(764)又置湖南观察使,湖南之名自此始。
五代十国时期,马殷据有湖南,立楚国,国都为长沙府。
楚分其所辖地为28州1监,在湖南境有13州1监:潭州、岳州、郴州、朗州、辰州、溪州、邵州、锦州、澧州、叙州、衡州、永州、道州和桂阳监。
宋朝分全国为路,路下设州、府、军、监,各辖若干县。
湖南分属荆湖南路和荆湖北路。
元代实行行省制度。
湖南属湖广行省,分14路3州:岳州路、常德路、澧州路、辰州路、沅州路、靖州路、天临路、衡州路、道州路、永州路、郴州路、宝庆路、武冈路、桂阳路、茶陵州、耒阳州、常宁州。
元朝政府还在今湘西少数民族聚居地实行土司制度,置有10多个长官司等,分别隶属思州军民安抚司、新添葛蛮安抚司和四川行省永顺等处军民安抚司管辖。
明朝行省设布政使司,后改为承宣布政使司。
省下为府(州),府下设县,实行省、府(州)、县三级制。
湖南属湖广布政使司,辖地在今湖南境的有7府、2州、2司:岳州府、长沙府、常德府、衡州府、永州府、宝庆府、辰州府、郴州、靖州、永顺军民宣慰使司、保靖州军民宣慰使司。
清朝地方政权实行省、道、府(直隶厅、直隶州)、县(散厅、散州)四级制。
康熙三年(1664)置湖广按察使司,湖广右布政使、偏沅巡抚均移驻长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