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湘妹子的歌声是三湘四水的春风,是新时代的澎湃**。
湖南人更会写歌,音乐家黎锦晖谱曲的《桃花江》曾风靡大半个旧中国。
贺绿汀的抗日之声激**着烽火连天的神州大地。
田汉作词的《义勇军进行曲》可谓沉沦中的崛起,是唤醒人们挽救破碎山河的慷慨高歌!
湖南人会写书。
湖南人写的书铿锵有力。
出生在湘中南的魏源撰写了《海国图志》,详尽介绍了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列强的基本情况和风土人情,大胆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
陈天华著《警世钟》与《猛回头》,吹响了反清的嘹亮号角,表达了蹈海成仁的薄天壮志。
翦伯赞、周谷城、吕振羽的历史巨著,至今在我国史学界仍属扛鼎之作。
湖南现代作家灿若繁星,沈从文、丁玲、张天翼、廖沫沙、周立波、杨沫……他们以优美动人的笔触,描绘出绚丽的文学画卷。
湖南人会办报。
清末维新变法时,谭嗣同创《湘报》,“开风气,拓见闻”
,为湖南思想界引进了大量新鲜空气。
宋教仁办《民报》和《民主报》,鼓吹民主,力主共和。
后来,诸多湖南报人投笔从戎,成为栋梁之材。
如今许多热血青年仍在致力于湖湘报业,使之独树一帜,长盛不衰。
湖南人会演戏,会写戏,更会办电视。
湖南曾涌现出黎明晖、胡萍、王人美等电影明星,还有白薇、欧阳予倩、田汉、柯蓝等著名剧作家。
湖南人创作的戏剧倾诉着百姓的心声,体现出对真善美的追求,曾几度风靡全中国。
如今,湖南的电视节目更是享誉华夏大地。
湖南文化产业具有以下发展特色:敢为人先,勇于创新;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追求平民化,贴近民众生活;紧扣时代脉搏,营造“焦点风暴”
;倾力打造“文化盛宴”
。
一、文化产业
湖南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具有发展文化产业的扎实基础。
20世纪末,湖南便十分关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着力研究省内各地区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发挥区域人文地理优势,使自然风光、历史景观、宗教习俗、民间文化和现代文化相互渗透,夯实了文化产业大发展的根基。
21世纪以来,湖南文化产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一系列文化产业集团相继建立,比如湖南广电集团、湖南出版集团、湖南报业集团等。
目前,湖南文化产业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产业规模大,不仅涵盖本省,还在海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二是有市场地位,湖南的动漫、演艺、影视、出版等,在国内持有较大的市场占有率;三是有文化品牌,湖南卫视、蓝猫动漫、超级女声、快乐男声等,皆为影响力很大的文化品牌;四是有人才队伍,湘籍的歌唱家、演艺家、作家、主持人、导演等,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到2012年年底,湖南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41个,公共图书馆136个,博物馆95个。
花鼓戏《走进阳光》获第12届全国文华剧目奖;花鼓戏《老表轶事》、《古画雄魂》分别获第十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
优秀剧目奖和入选作品奖;《恰同学少年》、《血色湘西》等电视剧也多次获得全国大奖;大型山水实景节目《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成功上演。
全省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70个,省级保护项目221个。
湖南省文化产业迅速成长,现已成为全省的支柱产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
从湖南文化产业结构来看,新闻、出版、广电、艺术等部门作为核心层,网络文化、休闲娱乐、旅游文化、广告会展等部门作为外围层,文化用品、文化设备作为相关层,共同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文化产业集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