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过去南岭阻隔交通,如今在这里修建了大量的铁路和高速公路,湖南与两广的交通条件大幅度改善。
湘南地区属中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并表现出向南亚热带过渡的特征。
春季温和湿润,阴雨绵绵;夏季高温湿热,暴雨集中;秋季干旱少雨,时有台风;冬季低温干燥,寒期较短。
年平均气温17.5~19.5℃;年降水量1200~1900mm,且60%~70%集中于4~10月;年日照1300~1740h;1月平均气温5.2~5.7℃,是柑橘等亚热带水果的安全越冬区;≥10℃活动积温5330~5840℃,无霜期275~340d,农作物可一年三熟。
灾害性天气有干旱、洪涝、冰冻、大风、冰雹等。
湘南冰灾
湘南地区尽管纬度较低,但冰雪灾害威胁并不亚于湖南其他地区:一是南岭山脉阻挡冬季北方寒冷气流南下,使强冷空气长时期滞留于此,形成“冷巢”
;二是寒潮期间冷空气与南方暖湿气流形成大范围的冷锋锋面,带来较多雨雪;三是南岭山地海拔较高,气温垂直递减明显,更加剧了冬季严寒的程度。
2008年1~2月,我国南方普遍遭受冰雪冻害,湘南地区成为湖南受灾最为严重的地区。
长时期的冰冻,毁坏了输电设施,阻断了正常交通,使城乡大范围停电,京广铁路和京珠高速长时间中断,造成大量车辆阻塞,在高速公路上滞留的车辆绵延百余千米,直接影响到了当地的生产、交通运输和人民生活。
湘南水系呈树枝状,包括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分属湘江、资水、赣江、北江四大水系。
降水是湘南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4~9月为主汛期,径流量约占全年的23。
当地降水较多,河川径流量大,地势高差较大,水力资源丰富。
湘南的地带性植被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次生植被多为马尾松林、人工杉林和栽培植被。
由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垂直分化明显:海拔650m以下为常绿阔叶林,650~1000m为常绿落叶混交林,1000~1500m为落叶阔叶林,1500m以上为灌木草丛。
全区森林覆盖率超过55%,林木蓄积量占全省的14。
本区土壤类型较为复杂。
地带性土壤是红壤和黄壤,紫色土和石灰土广泛发育。
在海拔较高的地区分布有山地黄棕壤和山地草甸土。
红壤分布在海拔7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区;黄壤分布于700~1200m的山地;黄棕壤分布于1200m以上的中山地区;山地草甸土仅分布于中山山顶部位;黄泥田、鸭屎泥田及紫泥田等水稻土,则主要分布于谷地盆地和河流两岸。
二、自然资源特征
本区属于南岭钨锡成矿带、南岭稀有金属成矿带和湘桂铅锌硫成矿带,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突出者有钨、铂、铜、铅、锌等。
湘南钨的储量占全省的88.3%。
铜的储量占全省的60%。
本区有色金属矿产集中在东南部,以苏仙、桂阳、临武、宜章等地相对集中。
郴州矿产资源富集,具有矿种多、储量大、分布广的特点,拥有有色金属矿产22种,产地244处,探明储量390×104t,约占湖南省的23。
郴州的钨、钼、铋储量居全国第1位,锡、锌储量居全国第3位和第4位。
柿竹园多金属矿被誉为世界“有色金属博物馆”
。
湘南铁矿储量较丰,以汝城大坪铁矿为代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