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2000年,编制了交通、电力、金融、信息、环保5个基础设施网络规划,引导一体化的基础设施建设。
同年,长株潭成为在中国首批开展城市发展战略研究(CDS)的两个城市群之一。
2000~2007年,长株潭城市群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
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思想成为其发展的指导,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成为其建设的具体形式。
长株潭城市群开始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迈进。
在这个阶段,长株潭城市群更加注重城市的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开始谋求一条资源、环境、经济并重的发展之道。
2005年,完成的《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着力构建现代化、生态化的网状城市群,该《规划》是我国内地第一个城市群区域规划。
2007年12月,国家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
2009年1月,国家正式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
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方案。
二、“两型社会”
建设
作为国家老工业基地和中部重要的城市群,长株潭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资源消耗较大,土地、环境等瓶颈因素相对较多。
对于湖南省来说,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
建设至关重要,它将摆脱原有的城市发展方式,构筑一个规模宏伟、实力雄厚、结构新颖并具有国际品质且可持续功能突出的特大型城市群。
所谓“两型社会”
是指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和消费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建设“两型社会”
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保护资源、节约资源,而是应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建设“两型社会”
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生产、消费、流通等领域,涉及发展战略选择、观念更新、制度变革等因素。
培育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需要政府、企业、居民、非政府组织等行为主体的积极作为与协作,需要各领域相关政策的支持和制度保障。
长株潭区域是开发程度较高的城市—乡村复合型生态系统,其空间布局的困难在于,株洲、湘潭为重污染的工业城市,但却位于长沙的湘江上游和夏季盛行风向的上风向。
长沙的环境生态要求又明显高于株洲、湘潭两市。
因此,长株潭必须作为一个城市区域来统一规划,统筹建设,共同保护,综合治理,绝不能各自为政、各行其是。
现阶段可在湘江设置多道环境监测断面,规定严格的环境控制指标,要求各工业区域从严控制和抓紧治理,并落实责任制。
重点治理区域包括株洲霞湾、湘潭岳塘和竹埠港。
图8-5长株潭“两型社会”
建设“一体六轮”
模式
长株潭“两型社会”
建设“一体六轮”
模式
“一体”
,即“两型社会”
建设;“六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