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在上述四种场合,防御者都可以得到地利;在行动中还能利用要塞和得到民众的帮助。
这些因素的作用是按上述四种防御方式的次序依次递增的,等待的利益也是按这四种防御方式的次序依次递增,因此,上述四种防御方式的依次变换应该看作是防御力量的依次增强,作战方式越是与进攻不同,它就越强。
防御者的优势,防御者所能得到的抵抗力量,将会按上述四种防御方式的次序依次递增,因而防御者的还击力量也会随之增强,换取这些防御利益的代价也会相应地增加。
防御者所遭受的一切损失,多半是力量方面的损失。
这种损失不是立即发生的,而只是在以后间接地影响到军队,以至于当时感觉不到这种影响。
可见,防御者是在牺牲将来的利益换得当前的增强。
四、在本国腹地进行抵抗能决定胜负
采用前三种防御方式时,防御在战区边沿附近进行,不进行决战防御就算是取得了成果。
但是在采用第四种防御方式时,情况却不同。
退人本国腹地,防御者有比较充裕的时间,等到敌人受到极度削弱时再转人决战行动,这一前提和过程始终是不变的。
只要防御者的力量日益增强,进攻者的力量日益削弱,拖延决战就会对防御者有利。
当等待的利益即将殆尽,防御者就应该采取行动、进行决战。
决战不一定要采取会战形式,但不可能以其他方式进行决战,只能是一系列分兵进行的战斗行动,这些战斗行动能够导致剧变,或者是因为真正进行了血战,或者是因为战斗的可能性所产生的效果迫使敌人不得不退却。
因为,即使敌人军队仅仅是由于缺乏粮食而退却的,这也是我们武力限制的结果。
假如我们的军队根本不存在,敌人军队就一定能设法解决粮食问题;即使敌人在进攻路程的终点已经被进攻中的种种困难弄得精疲力竭,并且由于兵力分散、饥饿和疾病而受到了削弱和消耗,也只有我们的武力能促使他退却并放弃它已得到的一切。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在防御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抵抗原则。
一是防御者用武力消灭进攻者,二是进攻者因自己的劳累而崩溃。
采取前三种防御方式的场合通过第一种原则决定胜负,采取第四种防御方式的场合通过第二种原则决定胜负。
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有在向本国腹地作远距离退却时,才能通过第二种原则决定胜负;同时,正因为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决定胜负,人们才愿意实施这种牺牲重大的退却。
五、战略计谋发挥作用的基础是取得战术成果
在简单的会战中,流血抵抗所产生的效果同战略计谋所产生的效果差别很大。
在未经流血战斗而决定胜负的场合,最终起决定作用的还是那些虽未真正进行但已做了部署的战斗。
在这种场合,安排战斗的战略计谋,应该被看作有效因素,而并不是战斗在战术上的胜负。
绝不能把战略计谋看作是某种独立的东西,只有在人们掌握某种根据而肯定能取得战术成果时,战略计谋才能发挥作用,像拿破仑这样的统帅能不顾一切地冲破敌人的全部战略计谋而寻求战斗,是因为他从不怀疑战斗的结局将对自己有利。
由此可见,只要战略没有完全以优势兵力在战斗中压倒拿破仑,而去致力于玩弄比较精巧而无力的计谋,它就会像蜘蛛网似的被撕破。
因此,任何战略计谋都只能以战术成果为基础,无论是否通过流血的途径解决问题,战术成果都是决定胜负真正的根本原因。
只有不必担心胜负如何决定时,才有可能从战略计谋本身得到利益。
从战史中可以看到,在很多战局中,进攻者没有进行流血决战就放弃了进攻,于是就说是战略计谋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从而认为,战略计谋本身就有巨大的力量,而且当进攻者在战术上不占有明显的决定性优势时,战略计谋就大多可以单独解决问题。
这一观点是极其错误的。
许多进攻之所以没有发挥出作用,其原因存在于战争的较高关系之中,即存在于战争的政治关系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