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其三,军队的数量越大,每个人在日常勤务中消耗的体力就越大。
军队由于人数不同,走完一定的行程所需要的时间和付出的代价有较大差异。
无论是退却者还是进攻者,都要忍受劳累,但是进攻者忍受的劳累要大得多。
五、向本国腹地退却的实施原则
首先是退却的方向。
退却的方向应该是向本国腹地,应该尽可能地使进攻者的两侧为防御者的地区所包围。
这时,敌人就处于各个地区的威胁之下,而退却者却不致有被迫离开本土主要部分的危险。
如果选择的退却线离国境太近,就有可能发生这种危险。
假如1812年俄军不向东方而向南方退却,就会遭到这种危险。
这是退却措施的目的所要求的条件。
至于退往国内的哪个地点最好,选择这个地点时应该符合直接掩护首都或另一个重要地点的意图,还是引诱敌人离开通往该地的方向,以及应该符合到什么程度,都取决于当时的具体情况。
在向侧方退却时,无论如何也要使首都或者企图通过这种退却而避免战祸的其他地点保持一定的抵抗能力,以免被占领和遭到抢掠。
其次,应善于突然变换退却的方向。
在幅员辽阔的条件下突然变换退却线的方向是极为可取的,因为它会带来下列巨大的利益:
第一,一旦变换了退却方向,进攻者就不可能保持原有的交通线。
而要确定一条新的交通线常常非常困难,同时敌人只能逐步地改变自己的方向,因为他必须逐步地寻找新的交通线。
第二,交战双方在接近国境时,进攻者就不能再依靠自己的阵地掩护已占领的地区,而很可能要放弃它们。
第三,应使主力沿着诱敌深人的方向退却。
诱敌深人的方向一经确定,退却者的主力就应该沿着这个方向退却,否则,进攻者不会派其主力朝这个方向前进,即使敌人的主力果真向这个方向前进,退却者也无法迫使他受上述一切条件的束缚。
因此,防御者应该把全部兵力集中向这个方向上退却。
第四,应设法迫使进攻者尽可能地消耗自己的力量。
根据进攻者兵力的集中地点和前进方向,根据双方各个地区、要塞等的关系位置,一般情况下都可以相当准确地预见到进攻者在前进路线两侧将占领哪些地区。
从防御者的利益来看,理应尽可能地少放弃领土,但是,这始终是一个非常次要的目的。
进攻者由于受到退却者的限制而使用的战区越小,越狭窄,其进攻就越困难。
在这种场合防御者必然寻求最后的决战,他的主力迫使敌军主力处于窘迫的境地,这是迫使敌军下决心退却的首要原因,并且是使敌军退却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受到重大损失的首要原因。
因此,通常应该让没有战败和没有分割的兵力来实施向本国腹地的退却行动,而且应该在敌军主力的前方尽可能放慢行进速度,同时,要不断地进行抵抗以迫使敌人经常处于备战状态,迫使敌人忙于采取战术和战略上的预防措施而大大消耗力量。
第五,防御者应该在到达退却终点后,尽可能占领一条同前进路线斜交的阵地,并利用自己掌握的一切手段威胁敌人的背后。
1812年的俄国战局非常清楚地说明了这一切现象,而且像透过放大镜一样充分显示了这些现象的效果。
在任何场合,采取这种抵抗方式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进攻者未经战略决战就由于军队维持方面的困难而遭到挫败,只要人侵者被迫作出了哪怕是很小的退却,这种抵抗方式的主要目的就已经达到,就已经取得了主要效果。
在很多情况下这种防御方式只发挥了一部分作用,不是全部结果,但至少也有一部分结果是确定的退却原则在起作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