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得渠性本安静,殊不以此为闷,甚可爱耳。
克彰叔公教守章极得体,想已如饮醇酒,不觉自醉矣。
亦不及作书,书至可道意。
日中应酬惫甚,灯下草草作此,不能尽,不能尽。
守仁书奉曰仁正郎贤弟道契。
守俭、守文二弟同此,守章亦可读与知之。
二月十三日书。
释读:事与愿违生死有命
给徐爱写这封家书时,王阳明四十六岁,朝廷命他巡抚南赣、汀、漳等地。
他正月出发,路途遇群盗,阳明把船排成纵队,快速前进,盗贼不知虚实,犹豫出击,阳明侥幸躲过一劫。
到赣州后,阳明事务繁杂,带病办公,又遭遇流贼突然攻城,仓促应对调度,赣州官兵已极为疲惫,急需招募新兵。
总之,派王阳明来剿匪,是来收拾一个烂摊子,情况紧急又复杂,王阳明缺帮手,他信中委托徐爱去询问一下老家的闻人赞愿不愿意来效力,要来也得心甘情愿,如果来了不听号令,不如不来。
紧接着王阳明又在家书说了一段他从未兑现过的愿望:“过此幸无事,得地方稍定息,决须急求退。”
平定南赣的匪患,就决绝地退休回家,与你共修圣学。
他现在哪能料到,三个月后,徐爱就将离开这个他以极大善意对待的世界。
他在这封信中说:“曰仁与吾命缘相系”
,这对性命相系的师徒,正计划着他们真正的圣学事业,王阳明也把希望寄托在这位信他最深的学生身上。
他还在这封家书里询问徐爱关于他们的桃花源——北海新居的经营情况。
北海新居是徐爱在今浙江东苕溪买的田园宅邸,他与阳明曾约定,将来辞官后与有志于圣学的道友们在此一起修道讲学,享受归隐田园的生活。
师友聚会是提撕精神、凝聚心志、敦笃品行的人间乐事。
在讲坛或书院形成一个人文精神能量场,师友相互扶持,谈性命之学,开时代风气,何等畅意。
王阳明一生大力复兴书院,志在营造这样的能量场,辅斯文不坠,让圣脉相传。
王阳明在世时,与他直接相关的书院就有七所,他参与创建龙岗书院、贵阳书院、南宁书院、敷文书院,主持修复濂溪书院,讲学授业于白鹿洞书院、稽山书院。
此外还为平山书院、东林书院、紫阳书院、万松书院撰写过书院记,以鼓励书院教育者。
书院是王阳明一生最大的作品,这个“大作品”
的背后,是对师友之道这种精神场域的守护。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王阳明在这封家书里特意借陶公的典说:“旧林故渊之想,无日不切。”
是为向徐爱表达自己急切归隐的心情,也嘱咐徐爱有空去他们的北海新居多转转,监督一下建设情况。
作为诗人和学者的王阳明,书院的讲习之乐,桃花源式的田园生活,乌托邦式的精神家园,与他是最为相契的。
隐逸是他心学的支柱之一,他的气质使他“诗意地栖居在这大地上”
。
家书中他对徐爱说:“山水中须著我,风尘堆里却输侬。”
一生爱山水,走到哪里都就地旅游的王阳明,在官场的风尘里始终不得逍遥。
王阳明在信中连声浩叹:“如何而可,如何而可?”
他多想和徐爱两人可以有千百个化身,这样就可以早早归园田居,相约讲学了。
家书中王阳明还向徐爱询问二弟的进学状况,并说:“有此好资质,当此好地步,乘此好光阴,遇此好师友,若又虚度过日,却是真虚度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