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王阳明与表弟们的家书
banner"
>
第二十封寄闻人邦英邦正(一)
——正德十三年(1518)
昆季[1]敏而好学,吾家两弟得以朝夕亲资磨励,闻之甚喜。
得书备见向往之诚,尤极浣慰。
家贫亲老,岂可不求禄仕?求禄仕而不工举业,却是不尽人事而徒责天命,无是理矣。
但能立志坚定,随事尽道,不以得失动念,则虽勉习举业,亦自无妨圣贤之学。
若是原无求为圣贤之志,虽不业举,日谈道德,亦只成就得务外好高之病而已。
此昔人所以有“不患妨功,惟患夺志”
[2]之说也。
夫谓之夺志,则已有志可夺;倘若未有可夺之志,却又不可以不深思疑省而早图之。
每念贤弟资质之美,未尝不切拳拳。
夫美质难得而易坏,至道难闻而易失,盛年难遇而易过,习俗难革而易流。
昆玉[3]勉之!
释读:不可夺志随事尽道
闻人邦英、邦正兄弟俩是阳明先生的表弟,家书中王阳明上来夸他们“敏而好学”
,并说自己两位弟弟(守文、守章)能和他们“朝夕亲资磨励”
相互砥砺精进,他非常高兴。
在往来书信中,得知这两位表弟有追求圣贤学问的诚意,王阳明感到非常欣慰。
寒暄过后,阳明从现实出发劝勉两位表弟说:“家贫亲老,岂可不求禄仕?求禄仕而不工举业,却是不尽人事而徒责天命,无是理矣。”
有求圣之心当然是好的,但家庭贫寒,父母年事已高,怎么能不通过仕途来养家糊口呢?既求做官,而又不认真准备科举考试,这是自己不尽心尽力,却一味责怪天命,没有这样的道理。
表弟们以为求圣就要远离世俗,王阳明作为兄长则劝他们先把自己安顿好,自食其力,通过举业走仕途,未尝不可。
“但能立志坚定,随事尽道,不以得失动念,则虽勉习举业,亦自无妨圣贤之学。”
这句话阳明点到了许多学子的要害处:把求学与举业分作两件事,而不能合一。
求学与举业并不矛盾,全在自我把持。
事事皆学问,由科举而从政,在政务上磨炼,增长见识,修养德性,不妨碍求得真学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