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第三节心理与成长
banner"
>
——了解自己的过去、现在及未来
1岁为王,众人围着讨好哄骗,一呼百应;2岁为猪,在泥泞中打滚厮混,自得其乐;10岁为羊,或笑或闹,活蹦乱跳,天真烂漫;18岁为马,长大成人,血气方刚,时时欲逞匹夫之勇;婚后为驴,背负家庭重担,步履蹒跚;中年为狗,为了养家糊口,委曲求全,仰人鼻息;老年为猴,返老还童,可惜无人理会。
你同意上面这一段话吗?它确实有点儿简单地将人比喻成动物,但也生动地说明了人生每个阶段的特点和所面临的任务:婴儿时期好奇地接受周围的一切新鲜事物,孩提时期自娱自乐,童年时期天真烂漫,青春时期热情奔放,成年时期成熟稳重,老年时期机能衰退。
变化贯穿了人的一生,那我们究竟是如何变化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这不断成长的一生。
一、人心理的发展
我们的生命从一个小小的受精卵开始,并在母亲辛苦怀胎十月后真正来到这个世界上,开始经历心理的一系列发展。
这种发展是每个人身上发生的系统的、连续的变化过程,它包括认知和社会性心理的发展,即我们前面提到的个体心理和群体心理的发展。
人的心理发展不同于生理发展,它是与社会紧密联系的,因此当我们走出家门跨进社会时,我们的心理会产生更多、更大的变化。
而让我们产生第一次巨大变化的社会机构便是学校,所以下面我们将从小学说起,回首我们心理的发展历程。
(一)童年期(7~12岁)
回想下你自己的童年,是不是已经觉得那是色彩斑斓、美丽而遥远的过去了呢?那时我们正在上小学,我们渐渐远离了自己喜欢的游戏,转而以学习为主,它成了我们生活的主题。
小学的学习与幼儿园嬉嬉闹闹的方式不同,我们不仅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写字和掌握课本知识,还要遵守学校的纪律,更“可怕”
的是我们开始有了作业,每天回家都要背诵课文,不过我们可以记得很好,并常常被夸,因为研究表明那时我们的短时记忆容量在不断地扩大,所以我们可以记得又快又牢。
表1-2不同年龄的短时记忆容量
除了记忆的发展,思维的发展也是我们学习的心理基础。
据皮亚杰(Jea)研究,童年期的我们已经能够根据实物进行简单的推理等高级心理活动,所以我们常常需要做数学应用题,如“小红在书店买了两本故事书。
一本是《寓言故事》5.3元,另一本是《阿凡提的故事》,它比《寓言故事》贵3.2元。
小红买这两本故事书一共用多少元”
,以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二)青少年期(11、12~17、18岁)
青少年期(Adolesce)是儿童向成年发展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又被称为“青春期”
,它是我们“人生的第二次诞生”
。
在这一过渡阶段,我们不仅经历了生理上的巨变,也经受了心理发展的种种困惑、矛盾和挑战。
我们一方面渴望独立,不愿意父母过多照顾和干涉;另一方面由于生活经验的不足和经济上的不独立,不得不向父母低头、依赖父母。
我们既认为自己已长大成熟,希望别人把自己当成人看待,可我们又很冲动,常常做一些傻事,十分幼稚。
我们想找一个真心的朋友,跟他她有心灵上的互动,但我们往往发现自己寻找不到,于是我们在日记里记下自己的心事,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可是日记又是我们的秘密,我们不愿他人通过日记了解自己……这就是我们,充满矛盾的青春。
此外,回忆这段时期我们还会发现自己是一个“自恋”
的人,我们常常凭空制造了许多“假想观众”
,觉得自己似乎站在世界舞台的中心,总有人在关注自己,这让我们备感压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