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介于四合院和大杂院之间的,是一种缺少东、西房的“独院”
。
有些久住大杂院的老住户,后来“发达”
了,觉得再住大杂院有辱身份,但一时又住不起四合院,就先“过渡”
一下,租(或买)一个独院住住。
这种情况在梨园界不少见。
有些“傍角儿”
的二三流伶人,原本是住大杂院的,邻里关系也还不错,等经济上稍微宽裕一些,便咬紧牙关买下一处独院,然后用力装修,使外人不由得要惊讶一番。
这么做,有其直接的功利目的,因为当年从上海来北京约“角儿”
的人,肯定在进入“角儿”
家门之前,都习惯再三打量——如果看是独院,谈价码时,势必就会“稍稍放宽”
。
上述种种,证明老北京房舍从“老老辈子”
上就有许多“深浅”
。
试问居住者是否互相仇视?——不能说没有,但对立情绪也不是非常激烈。
老舍的名作《骆驼祥子》中的祥子,难道不艳羡开车厂的老板——身不动膀不摇,每天就吸去车夫那么多的血汗?他也的确观望了许久,最后得出的结论——“还是吃苦先攒下新车,靠力气吃饭才是最踏实!”
于是苦干三年,买下一辆新的三轮车。
他认为这才是自己的“本分”
。
在昔日的北京,艳羡他人的剥削是一方面,同时谨守本分或许就是另一方面,甚至是更重要的方面。
如果祥子的新车不被国民党的伤兵抢走,他后来肯定会更富裕一些。
富裕了就一定生出剥削之心?也未必。
就祥子而言,他坚信“凭力气吃饭”
的人生哲学,于是在很大程度上和很长时间中,他和许多“穷哥们儿”
一样儿,习惯于各安其位。
从天空俯瞰北京城房屋的颜色和结构,不难得到一种均衡的感觉。
各种房屋的颜色各安其位,没有谁不舒服,没有谁动辄就造反。
固守本分,就是几类不同境遇下的老北京人所共同拥有的性格特征。
他们多半整天价儿横来纵去地走直路儿,没谁想来点儿“斜的”
,更没谁借投机营巧去琢磨改换门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