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二、战后联邦德国的学前教育
banner"
>
1945年德国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9年9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建立,其教育也进入了恢复阶段。
在联邦德国的教育体制中,学前教育阶段被称作基本阶段。
(一)学前教育机构的主要类型
此时期,德国学前教育的类型大致可分为:幼儿园和托儿所。
其中幼儿园又分普通幼儿园、特殊幼儿园和学校附属幼儿园(或称学前班)。
普通幼儿园和特殊幼儿园分别招收3~5岁儿童与特殊儿童入园。
1.普通幼儿园
大多由地方政府、教会、企业、社会团体和私人开办,不纳入国家教育规划。
直到1970年才把3~6岁的学前教育纳入教育体系的基础部,属于初等教育范畴。
幼儿入园根据自愿,国家不作强迫。
但不入园者,家长必须保证幼儿受到相当于幼儿园的教育。
幼儿园招收3~5岁的儿童,分全日制和半日制,大部分父母愿意把孩子送到半日制幼儿园。
只有均系双职工的父母才将幼儿送入全日制幼儿园。
幼儿园禁止教授基本知识如读、写、算,以游戏为主要活动。
德国的学前教育不是义务的,除学校附设幼儿园外都实行收费政策,但收费较为灵活,一般根据家长的收入状况及家中子女同时入园的人数来决定征收额、减收额乃至免收学费。
1978年,德国有幼儿园23411所,接收儿童约140万人。
幼儿园的任务有两项:一是为减轻母亲料理家务和照料更年幼孩子的负担或者为就业妇女解决照管孩子的困难,让儿童白天待在幼儿园中。
二是向儿童提供教育帮助,使他们接受早期学习,为入小学打下基础。
2.学校附设幼儿园
这种幼儿园最初是1939年创立于汉堡的幼儿园,附设在小学校内,招收对象是那些到了入学年龄,但身心发展还不成熟尚不适合入小学的儿童以及下半年才满6岁的儿童,为他们提供为期1年的特别准备。
学校附设幼儿园实行免费制度。
学校幼儿园的任务是使儿童身心的发展达到小学第一学年的要求,但不进行读、写、算的教育。
其主要内容分为两大类:一是言语能力,包括听、说、会话、看图、唱歌、诗朗诵、游戏等;二是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托儿所
接收双职工的0~3岁的幼儿。
20世纪80年代初,德国有公立托儿所近900个,有床位近2.5万个。
4.店铺幼儿园
1968年在西柏林出现了一种新的反对权威主义的“店铺幼儿园”
,实行自由的解放式的教育,反对过去对幼儿进行的顺从、纪律、性的压抑及家长式的教育。
教育内容和方法由家长讨论决定,并轮流担当保育工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