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一、挪威的学前教育
banner"
>
挪威地处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部,为多元文化社会。
外来移民占人口的3%,土著居民沙米人占总人口的2%,大多数住在挪威的北部。
挪威教育政策的基础是全体社会成员教育权利平等的原则,而不论社会、文化背景或居住地点,由此政府重视保存沙米人的语言和文化。
挪威经济发达,对教育投入比较大,2003年,对0~6岁幼儿的教育投入占GDP的1.7%。
学前教育发展较好,2004年1~3岁幼儿入学率为48%,3~6岁幼儿入学率为88%。
(一)挪威学前教育的历史沿革
挪威的第一所托儿所(’asylum)于1837年在特伦汉(Trondheim)设立,主要招收贫苦家庭的子女。
19世纪末受福禄培尔的影响出现了幼儿园,主要招收中产阶级家庭的子女。
1953年的立法首次涉及上述两种机构。
1963年,国家政府首次补助学前教育。
1975年将幼儿园与托儿所合并称为幼儿园,具有教育和保育的双重功能。
1970年之前挪威幼儿园的数量发展比较缓慢,之后发展相对加快。
进入20世纪90年代,挪威的学前教育发展迅速,直接原因在于1995年《幼儿园法》(Bar)的颁布。
该法案提出幼儿园的首要目标在于为学龄前幼儿提供发展及活动的机会。
法案还严格规定了幼儿园的师生比以及教师资格,同时也给予地方当局和个别机构极具弹性的管理权限。
1970年约有5%的3~4岁的幼儿进入幼儿园,3岁以下的仅有1%参加。
1985年,7岁以下幼儿进入幼儿园的比例约有28%。
1993~1997年1~5岁幼儿入学率从47%增长到60%。
[1]
(二)挪威学前教育现状
1.学前教育的管理与经费
幼儿园的管理分为国家、地方政府和学校三个方面。
(1)在国家层面上,1990~2005年,幼儿园由儿童与家庭事务部(MinistryofandFamilyAffairs,BFD)负责管理。
教育研究与宗教事务部(MinistryofEdu,ReseardChurchAffairs)负责幼教师资和工作人员的培养。
从2005年开始,幼儿园由教育科研部(theMinistryofEdudResearch)管理。
(2)在地方层面上,地方政府既批准幼儿园的设立和提供资助,也负责幼儿园的视察和监督工作。
随着管理权的下放,各地方政府既可以自己开设幼儿园也允许私人开办幼儿园。
(3)在学校层面上,每一所幼儿园都有家长委员会和协调委员会(由相同数量的家长代表与教师代表组成)。
前者维护家长的利益并对幼儿园和家长的相关问题发言;后者则是顾问型的,主要讨论幼儿园的目标及实施,如草拟幼儿园的年度计划等。
在经费方面,1988年,挪威国会通过决议,要求国家、地方政府和父母共同分担公立和私立幼儿园的费用,其比例为:国家负担40%,地方政府负担30%,家长负担30%。
目前经费分担情况发生了改变。
2004年,挪威议会对那些选择全日制(每周至少开放41小时)的家长制定了最高补助标准,即每周补助2750挪威克朗。
挪威政府的目标是,到2006年,国家和地方政府负责80%的费用,家长最多支付20%。
公立幼儿园得到较多的地方政府补助,而私立幼儿园家长付费的比重更大。
2.学前教育的机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